今年七月,全国1.3亿退休人员迎来了养老金的"双重喜讯":年度普调和新退休人员的重算补发。部分退休人员的补发金额甚至高达3575元! 这笔意外之财究竟从何而来?哪些人才能获得丰厚的补发?让我们一起揭秘这背后的三大秘诀。
高额补发的三大关键因素
首先,高龄是关键。 国家对高龄退休人员实施倾斜政策,70岁以上老人额外获得25-120元的补贴,部分地区,例如上海,对90岁以上老人额外补贴更是高达120元。 一位80岁,月养老金2800元,工龄35年的新疆退休人员,仅低收入补贴和高龄倾斜两项每月就可增加90元,7个月的补发金额就高达1757元,加上新疆地区额外的区域补贴,轻松突破2000元大关。
其次,长工龄是优势。 年度普调采用"定额、挂钩、倾斜"的三结合模式。其中"挂钩"部分与工龄和养老金水平直接挂钩。工龄每满一年,养老金将增加1.8-3.5元,养老金每增加1000元,则增加5-8元。 一位上海退休人员,工龄42年,养老金6200元,仅工龄部分每月就增加159.6元,七个月的补发轻松超过2000元。 因此,工龄越长,养老金基数越高,在挂钩调整中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
最后,新退休人员的基数涨幅是机遇。 针对2025年1月后退休人员的重算补发,是由于各地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通常在当年下半年公布,前期按旧基数预发养老金,待新基数公布后,重新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并补发差额。 例如,湖北孝感2025年基数上涨6.73%,一位临时养老金4871元的企业退休人员,每月补发271元,八个月的补发金额就轻松超过2000元。 基数涨幅越大,补发金额也就越高。 即使定额调整幅度较小的地区,例如西藏,但叠加边疆补贴后,实际增幅显著,也可能让部分新退休人员获得可观的补发。
补发时间与注意事项
年度普调的补发集中在7-9月,部分省份例如江苏、浙江已于7月中旬到账,而西部省份则可能延至8月底前完成。重算补发则从8月延续至12月,补发月份数也根据调整时间有所不同,7月调整补发1-6月差额(6个月),8月调整则补发1-7月差额(7个月)。
为了顺利领取补发养老金,退休人员需注意以下事项:
资格认证: 及时完成"刷脸认证"等资格认证,避免因未认证而造成养老金暂停发放。
高龄报备: 年满70/80/90周岁者需主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确保获得高龄补贴。
金额核实: 如发现补发金额与预期不符,应及时持身份证到社区打印分项明细单,申请复核。
防范诈骗: 谨防以各种名义索要银行卡密码或收取手续费的诈骗行为。
其他补充说明
城乡居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同步提高了20元(从123元至143元),但仅限基础部分,不参与工龄挂钩和重算补发。延迟退休人员则会按实际退休时间补差,每推迟一年,基础养老金比例提高2%,最高可达10%。 各地补发政策也存在差异,例如北京的"提低限高"政策,上海和广东对不同人群的额外补贴等等,需关注当地具体政策。
总而言之,此次养老金的"双增长"政策,让广大退休人员受益匪浅。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政策,顺利领取属于自己的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