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消息,1日印度、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外长在华盛顿举行了"四方安全对话"会议。相当有意思的是,会后四国外长发表的联合声明,让印度媒体沸腾了,比如《今日印度》将其称为"印度在外交上取得的巨大胜利"。印媒之所以如此激动,原因很简单:美日澳三国外长接受了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的说辞,在联合声明中谴责了4月份发生的克什米尔恐袭事件,并呼吁应将凶手绳之以法。
印度与其有功夫关注这种虚名,倒不如想想怎么打仗
唯一让印媒感到遗憾的是,声明并未直接点名或指责巴基斯坦,而是表示美日印澳四国"谴责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与极端暴力主义行动,包括跨境恐怖袭击"。
但即便如此,声明的内容也足够印媒欢呼雀跃了,因为在印媒眼中,美日印澳对克什米尔恐袭事件的谴责,与不久前的上合防长会议声明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时上合防长会晤结束,各方准备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的时候,印度防长拉杰纳特·辛格却以"声明偏袒巴基斯坦"为由拒绝签字。
简而言之,辛格认为联合声明采信了巴基斯坦的叙事,即只提到了巴基斯坦的俾路支分裂势力,没有提及克什米尔恐袭,这就是"对巴基斯坦的偏袒",因此辛格拒绝在声明上签字。
印媒直呼印度在会议上"赢麻了"
但当时我们也说过,印度的"偏袒之说"根本站不住脚。
诚然,克什米尔恐袭确实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恐袭发生后,印度在尚未查清真相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就给巴基斯坦扣上了一顶"恐袭策划者"的帽子,并且全然不顾巴方提议调查的回应,执意要用军事手段立刻报复回来。
更令人感到怀疑的是,5月初社交媒体上突然曝出了一份号称是来自印度情报部门"调查分析局"的文件,透露克什米尔恐袭是印度的自导自演,目的是借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之际嫁祸巴基斯坦,最终破坏巴基斯坦的稳定。
但印度的失误在于,它自以为找了一个软柿子捏,实则却踢到了铁板上。5月7日那场空战把印度挑事不成、反被揍了一顿的窘态暴露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让莫迪政府派出宣讲团到各国宣传"印度的胜利",试图在外交上把面子找回来。
但口头上的胜利改变不了印度被暴打的事实
像这次"四方安全对话"外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就非常对印度的胃口。
但说句实在的,这种面子上的胜利其实没多少意义:就算美日印澳外长谴责了克什米尔恐袭,那又有什么用?改变不了那天空战中印度被暴打的事实。
更何况,这个被印媒视为香饽饽的"四方安全对话",现在也面临分家过日子的风险:
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印日澳三国至今没和美国达成协议,其中澳大利亚还面临"奥库斯"协议或被取消、前期投资血本无归的难题。
美国组的这些小圈子,除了秀团结、显摆"我们人多"外,毫无意义
要知道,当初"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之所以能组建起来,其目的是为了围堵中国,但事实证明,这套机制内的四个国家远不如它们自己想象得那么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