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网5月6日报道,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60岁的老杜(化名),中了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面杨过的同款"情花毒"。

起因是他听信偏方,将曼陀罗花捣碎后自制药酒。

在喝了三两(150毫升)药酒后出现手舞足蹈、胡言乱语等幻觉,还出现了瞳孔放大、心律失常、胸闷气短等症状。

家属发现后立刻拨打120送往医院,经过EICU两天的救治,病情才稳定了下来。

《中国老年医学》2023年第5期刊发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里面,超过一半的自制药酒都存在药材误用的风险。

这些真实的案例都在警示着我们,那些以为养生的自制药酒,可能暗中隐藏着风险。

一、乌头碱类,微量就可以威胁心脏

1.毒性

川乌、草乌、附子等等,常常用于治疗风湿的中药材,它们都含有剧毒成分"乌头碱"。

根据毒理学研究,仅仅0.2毫克的纯乌头碱就可以对成年人造成致命威胁,这毒性大约是砒霜的50倍。

2.中毒症状

1个小时以内会有嘴唇、舌头麻木感,手脚好像有很多蚂蚁在爬的感觉。

3个小时左右会有心慌、手抖的症状,还会伴随着恶心反胃、呕吐等症状。

6个小时左右会有心率飙升可能达到200次每分钟,严重时可能导致猝死。

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中毒的人会误以为初期症状是"发挥药效了",导致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3.常见误区

煮过就能去毒:2022年重庆曾经有一案例,饮用了经过2个小时烹煮的草乌泡的酒,导致5人中毒。

外用没风险:医学研究表明,当皮肤存在破损的时候,乌头碱可以在5分钟以内通过破损的地方进入血液里面。

二、剧毒类植物

1.高风险植物

曼陀罗:就是文章开头新闻的有毒植物,种子被称为"情花籽",它的花和籽用来泡酒会引发幻觉、失明等等的严重后果。

断肠草(钩吻):它的叶片和花都跟金银花相似,容易让人混淆,泡酒饮用后,6个小时以内很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

苍耳子: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15颗苍耳子泡制的药酒就能引发急性肾衰竭。

2.野外采摘的风险

据2021年湖北医疗案例统计,曾有家庭误把野生毒蘑菇当作灵芝泡酒,最终三人因此中毒。

因此,不是专业人士,不要随意采摘野生植物用于泡酒。

三、动物类

毒蛇、蝎子和蟾蜍

毒蛇和蝎子的毒液含有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就算经过高度白酒的浸泡,仍然可能残留未被分解的毒性蛋白。

而活体浸泡可能因为挣扎而释放更多毒素,实验显示,部分毒素在50度白酒中浸泡2个月后还仍然有活性。

中毒后轻则头晕呕吐,重则呼吸麻痹、心脏骤停。

另外野生蛇类、蝎子和蟾蜍通常都会携带裂头蚴、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或者泡酒也无法彻底杀灭的虫卵。

实验室检测发现,自泡蛇酒3个月后,酒里面的寄生虫检出率高达42%。

寄生虫进入人体后会入侵脑、肝、眼等器官,导致癫痫、失明。

蝎体还会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肿、喉头水肿,严重者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而过敏体质的人风险会更大。

蟾蜍含有的蟾蜍毒素会直接攻击心脏,另外还含有会引发血压飙升、脑出血的肾上腺素类似物和会造成呼吸困难、肌肉麻痹的神经毒素。

四、其他高风险类

苦杏仁、白果(银杏果)

这类生仁所含有的氰化物遇水或酒精就会逐渐分解为氢氰酸,这种剧毒物质仅仅60毫克(大约15颗生仁的量)就可以导致成年人死亡。

尤其是未成熟的果仁氰苷类物质的含量会更高,酒精还会提高毒素的溶出率。

长期饮用轻则导致记忆力减退、手抖等症状,重则导致呼吸困难、瞳孔散大、抽搐和器官缺氧衰竭等严重后果。

五、最后提醒

1.建议选择经长期验证并且安全性较高的药材,例如枸杞、红枣和桂圆等等。

2.优先购买药店里的经过炮制的药材,安全性较高。

3.饮用之前务必咨询中医,根据个人体质判断是否适合饮用。

4.标明外用药酒的,切勿饮用。

此外,需要再次特别提醒的是,酒精不仅不能分解毒素,反而会加速人体对毒素的吸收。

实验数据显示,使用50度白酒泡制24小时,乌头碱的溶出率可以增加80%。

养生应该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不要因为疏忽大意,让药酒变成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