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当地时间星期一(7月2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经贸会谈。图为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右)在会谈前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左)合影。(新华社)
中美官员星期二(7月29日)在瑞典开始第二天的经贸会谈,双方同意继续推动将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协议再延长。受访学者认为,在中美当前立场分歧下,达成协议难度很大,再延90天是目前最有可能的结果。
据新华社星期三(30日)凌晨发出快讯,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说,根据中美双方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美方已暂停的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李成钢说,在过去一天半时间里,中美双方经贸团队根据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继续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就彼此关注的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交流。
他还说,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就经贸议题及时交流,继续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不过,到本报截稿时,中美官员没有宣布任何突破,也没有具体说明延长期限。
两国代表团星期一(28日)在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的办公室举行。这也是中美在不到三个月内的第三次会谈。双方首日会谈五个多小时,但结束后均未发表声明。
据彭博社报道,本次会谈的议程包括给予双方更多时间,就芬太尼相关的出口管制和加征关税,以及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采购原油等问题进行谈判。
美国财长贝森特上周曾表示,预计本轮谈判将达成贸易休战延期协议,并称"与中国的贸易状况非常好";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星期一(28日)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说,中美可能延长休战90天,但决定权在总统特朗普手里。
斯德哥尔摩谈判进行的同时,据中国工信部网站消息,中国工信部部长李乐成星期二(29日)在北京会见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企业代表团,承诺为外资企业做好服务保障,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
在本次会谈前,中美已于5月和6月分别在日内瓦和伦敦完成前两轮会谈。前两轮会谈的成果包括双方相互下调关税,设定8月12日到期的休战期,以及放宽稀土和晶片出口。
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设定的对等关税,将于星期五(8月1日)对数十个经济体生效。卢特尼克星期二(29日)表示,特朗普本周将就贸易协议做出决定,而与中国的谈判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学者:中美贸易谈判越来越难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名誉教授丁树范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由于中美对贸易谈判的需求不同,立场差距也大,两国之间任何会谈都会"越来越难",达成协议的难度也很高。
丁树范说,因此将休战协议再延90天是双方都不满意,但也是"唯一的做法"。
上海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认为,本次中美斯德哥尔摩谈判可能主要聚焦四个方面。首先,美国希望中国快速扩大从美国的进口。
中美2020年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时,中国曾承诺两年内增加进口2000亿美元(2576亿新元)的商品和服务。但沈丁立指出,中方迄今没有做到。以目前美国对华贸易逆差3600亿美元来算,预计美国的要求会更高。
沈丁立说,其次,从美国已经达成的关税协议来看,英国、欧盟、越南都对美国实施零关税;中国在伦敦谈判时可能已经将对美"基础关税"降至零,本轮谈判美国的目标可能希望中国将存量关税也降到零。
另外,美国也希望中国开放产业,包括金融、能源、交通、通讯、矿业等领域的开放。
第四,还有10到12天,如果俄罗斯仍然拒绝与乌克兰停火,美国将对俄罗斯实施二级制裁,即对仍与俄罗斯开展经贸的国家包括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征收100%的关税,这是中国不能接受的。这个问题,必然也是这次中美会谈的议题。
沈丁立认为,上述四方面都不易在斯德哥尔摩谈成。如果不能都谈成,双方可能再延长休战90天;如果不能延长,那么从8月12日起,中美双方将恢复各自加征34%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