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越闹越大了,梅德韦杰夫一语激起千层浪,特朗普火速推动"停火"
据俄媒报道,关于美国在夜袭伊朗的三个核设施后有何"成就",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近日通过其"电报"账号发文列举了十点。他表示,"(伊朗用于)核循环的基础设施显然没有遭到摧毁,或者只是受到了轻微的破坏。"此外,伊朗核材料的浓缩活动仍在继续,而且现在可以坦率地说,未来(伊朗)也将继续其核武器生产。梅德韦杰夫称,"一些国家已准备直接向伊朗提供自家核弹头。"
梅德韦杰夫(资料图)
梅德韦杰夫的言论看似突兀,实则暗藏俄伊战略联动的密码。他毫不掩饰地挑明:"伊朗核材料的浓缩活动仍在继续,未来也将继续其核武器生产"。这句话表面是指责美国袭击无效,实则暗示伊朗核计划已进入不可逆阶段。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之后的补充--当所谓"核不扩散体系"被亲手撕毁时,某些国家将直接向德黑兰输送核弹头。此言虽遭多方质疑,但在美俄对抗的棋局中,无异于向西方亮出一张危险的王牌。
考虑到当前中东的形势,以及伊朗的外交关系版图,有可能给伊朗提供自家核弹头的国家:第一是巴基斯坦,第二是俄罗斯。从巴基斯坦的角度来看,虽然巴基斯坦和伊朗自身的关系有点复杂,尤其是这些年巴基斯坦跟沙特等阿拉伯国家走近以后,伊朗有点心怀芥蒂。但随着伊朗和沙特关系改善,以及在以色列的问题上,巴基斯坦和伊朗立场趋同。再加上此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谈及伊朗核武器的问题时,公开表示清除伊朗核设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针对的就是巴基斯坦。
普京(资料图)
俄罗斯方面,由于乌克兰冲突、北溪管道事件已让双方剑拔弩张,美国对伊朗的打击被莫斯科视为对自身利益的间接挑衅。伊朗若倒下,俄罗斯在中东的立足点将严重受损。因此,这番话或许是试探,也是威慑。俄罗斯国内对此反应不一。鹰派人士将其视为展示力量的良机,认为应借机向西方施压;温和派则担忧,这可能引发新一轮制裁,甚至将俄罗斯拖入更大漩涡。普京本人保持沉默,但这份沉默背后,显然藏着深思熟虑的考量。
据参考消息援引美国《新闻周刊》网站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正试图说服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同意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此前,伊朗和以色列之间持续12天的战争已经结束。该知情人士告诉《新闻周刊》:"达成协议是很有可能的。总统正在非常努力地让以色列人相信,既然他们已经解决了伊朗问题,那么现在是时候达成协议了。"
美国已通知斡旋方,当前其正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施压,推动其在加沙地带达成一项长期停火协议。埃及方面的消息人士透露称,斡旋方已要求为加沙停火设定明确时间表,并确认相关谈判将重新启动,预计最终决定将在7月的第二周作出。根据该消息人士的说法,斡旋方还要求美国敦促以色列在加沙实施为期约两周的临时停火,并要求美方制定7月份向加沙运送援助物资的具体方案。
特朗普(资料图)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伊斯马特·曼苏尔表示,以色列的疲惫已经显而易见,内塔尼亚胡面临的公众压力与日俱增,军队也在质疑其持续行动的价值,同时哈马斯正面临"政治空间日益缩减"的问题,其"可能首次被迫完全依靠自身",因为伊朗已退居幕后,黎巴嫩真主党不愿在北部让冲突升级,叙利亚也无力介入。曼苏尔认为:"这种共同的疲惫为谈判打开了一扇狭窄的窗口。"
另一方面,作为调解方,卡塔尔方面表示正与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接触,致力于促成停火。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马吉德·安萨里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在以色列与伊朗停火的背景下,调解人正与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接触,以推动在加沙地带实现停火。安萨里说:"如果我们不利用这个机会窗口和势头,就会像此前一样失去机会。我们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