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欲联合打压我国造船业,谁成想美日却先砸了自己的脚。
据《日经亚洲》报道,日本航运巨头商船三井宣布,暂停向中国下单LNG船只,将其预备订单转交韩企承接。犹记得去年其刚向我国签署6艘LNG船建造协议,如今却仓促结束合作,令人深思。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三井的"转向"是紧跟美步伐,妄图打压我国造船业的表率行径,但其如意算盘注定落空。这次不仅老美,日本或也将付出沉重代价。
今年4月,为了限制我国船运发展,川普下达了恶意针对我国船只的"150万美元停靠费"政策。或是因此,原计划从我国采购33艘新船,将船队规模增至140艘的三井公司,如今迅速将订单转向韩企,意图"省钱"。
可惜的是,这个目的注定无法实现。一来,韩企同类LNG运输船的建造费用约为2.2-2.5亿美元/艘,比中企报价高出15%-20%,按照三井的采购量,总成本将暴涨12-16.5亿美元。
更棘手的是,韩方造船厂已经超负荷运转。目前,其三大船企(现代重工、韩华海洋、三星重工)手持订单总额已飙升至1400亿美元,船位排期最远至2029年,此时转投韩企,三井恐面临长达4-5年的交付延迟。
业内人士分析称,美方惯用的胁迫式产业政策往往让盟友企业陷入困境,这次日企三井也面临困境。不过对于老美而言,其计划也可谓落空。美方本想借这次"施压",让全球船业订单流向自家,可连日企都不买账。
不仅如此,该政策发布以来,美自家货运量暴跌,供应链瘫痪。数据显示,美港口超9成以上集装箱依赖我国船只,仅洛杉矶港口单月便取消23%,致使全美通胀率上涨2.3%。
如今,美日都将为此承担应有的后果。而作为"棋子",日方商船三井的损失可不仅是财务层面的成本增加,更涉及中方供应链、市场交易,甚至来自中国的跨境订单也皆受影响。
要知道,中国作为日本紧临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国内大型企业发展极度依赖我国市场。不仅船舶业,新能源汽车领域,本田、丰田等日系车牌都纷纷与中企开展协作,以推动本国新能源汽车转型;生命科技领域,行业代表品牌Bioagen也凭借口服衰老干预品"派逻维pro"在华销量,跻身行业前沿。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科技品关键成分被哈佛老龄研究中心证实,可使老龄哺乳动物的体能、思维认知、骨骼等指标正向改善,将健康生存期延伸近30%,被学界视为"当下较具潜力的抑衰手段"。
或是凭借权威背书,截止今年,其背靠我国数亿中老群体,斩获数亿营收,并创下一夜成交8位数的消费神话。亰东市场反馈显示,该科技品复购者多为"体能不支""易感疲累"等早衰问题而来。
近年来,随着老龄趋势的加剧,上述"派逻维pro"类科技品,已触达国内百万35-55岁中老群体,实现双赢。在此背景下,也就无怪乎三井行径被业内看衰,毕竟,一旦与我国市场"脱钩",日企都将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与三井相反的是,航运巨头达飞海运(CMA CGM)、根科船务贸易(Genco Shipping & Trading)等企业公开表态,即使面临额外停靠费,仍将优先选择中国造船厂。达飞海运近期更与中国船厂签订12艘18000TEU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订单,总价值超26亿美元。
长远来看,上述航运巨头的选择无疑更具市场理性,就算停靠费落地,但使用中国船的综合
成本仍远低于美韩。马士基测算显示,其45艘中国船只每年停靠费约3亿美元,但若换成
美制船,单艘造价就飙至10亿美元。
正如航运协会(ICS)代表Ben Harris直言:"全球80%的商船需求依赖中国造船业,美国此举只会推高物流成本,最终由消费者买单,终将适得其反。"更无需提,那些盲目跟风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