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一开始打的时候,大家就预测双方没有准备大打,但是看着莫迪的这阵仗,就觉得这次是不是不太一样了,印度空袭巴基斯坦,就是为了报复一下恐怖袭击,莫迪可没准备一劳永逸占领整个克什米尔。另外,印巴双方的家底也太薄了,这几天出尽风头的几款武器,两国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现代战争对武器弹药的消耗是惊人的,估计这4天的激烈交火,已经开始动用了两国的战略储备了,再打个几个月,估计就得像俄乌那样用人肉填线,用四轴无人机扔手榴弹了,那这仗打得就没有意义了。有俄乌三年消耗战的前车之鉴,印巴于是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停火!

不过双方虽然停火了,但印度主动发起大规模空袭,却被反杀,肯定咽不下这口恶气。接下来印度估计会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十年买买买,等到觉得自己又行了,就再打一场。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分治后,马上就因为克什米尔爆发了战争,大战一共打了三次,基本都是印度占上风,最后还把巴基斯坦打解体了,也就是东巴基斯坦变成了孟加拉国。那么印巴为什么一定要争夺克什米尔呢?除了领土民族宗教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主要水源地。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境内最重要的河流,其国内90%的耕地依赖印度河水灌溉,该河支撑了巴铁全国21%的GDP和45%的就业,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河流量每减少10%,将导致巴方农业减产15%。而不幸的是,这么一条重要的河流,其关键支流的源头与上游均在印度控制区,等于印度掐住了巴基斯坦的命根子。

有人可能会说了,巴基斯坦军队这么强,干脆把克什米尔直接拿下,水资源的问题不就解决了?这个谈何容易。

巴基斯坦虽然空军战斗力很强,但陆军相比印度,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存在较大劣势。而克什米尔地区地形崎岖,后勤补给不易,难以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所以双方主要依靠空军对抗。印巴空军战机质量旗鼓相当,印度有数量优势,巴空军飞行员的素质更强,所以局部冲突巴基斯坦赢面比较大。但是如果是双方是打"国战",那么巴基斯坦很难抵挡印度陆军和空军的联合进攻,毕竟前几次印巴战争,印度常常直接进攻巴本土,而巴基斯坦本土地形平坦,无险可守,一旦巴基斯坦空军基地被印度占领,那么巴方的空军优势就没了。可以说,之所以印度没有下定决心彻底解决巴基斯坦,主要原因就是巴基斯坦有核武器。

印巴是搬不走的邻居,又都是有核国家,根本不可能通过战争彻底让对方屈服。所以,巴基斯坦就算能够取得战术上的胜利,想要彻底决绝两国的争端,还是得通过和平的方式。希望巴基斯坦的经济能够越来越好吧,只有强大的国力,才是谈判桌上最大的底气,才能在印度河水资源分配上有更大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