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后,太阳虽然南移,但仍然照射着北半球,地表的温度仍加速升高,伴随夏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即将迎来小暑节气,俗语"小暑大暑,上蒸下熟",小暑节气的到来,预示着炎热的夏季真正拉开序幕,高温、暴雨是接下来的常态,不过小暑节气还不是最热阶段,等到大暑节气,才能达到一年中最热阶段,农村老人说,小暑有"三怕",小暑将至,指的是哪三怕?早了解,早防备。
小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第11个节气,它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也是夏秋季节转换的节点,五行属于由火转金的过程,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就是小热,此时梅雨季节即将结束,盛夏开始,进入伏旱期,南方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所以人们把小暑来临的标志定为:出梅、入伏。
小暑节气,对于北方地区来说,正是春玉米灌浆乳熟期、夏玉米拔节生长期,棉花开始开花结铃,而对于南方地区,正是早稻灌浆期、中稻孕穗期,单季晚稻正在分蘖,此时需要充沛的雨水,所以小暑节气的到来,能够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过多的雨水也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所以小暑节气最怕三种天气情况,具体是哪"三怕"呢?
一、怕冰雹
小暑节气虽然气温升高,但是此时天气变化较大,因为小暑后梅雨即将结束,北方地区进入伏旱期,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小暑期间水汽蒸腾快,空中水汽丰富,强烈的热力对流容易形成积雨云,当积雨云上升时遇到上方的冷空气,就有可能形成冰雹,当上升气流撑不住时,冰雹就会落下。
由于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冰雹的降落不仅让气温急速下降,而且还会砸伤农作物,让作物生长受限,这样秋季作物就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所以小暑怕冰雹。
二、怕打雷
夏季打雷非常正常,因为夏天温度较高,空气湿度大,上升的地表空气与上层冷空气相遇形成强对流,导致云层间电荷积聚,正负极相碰,产生闪电和随之而来的雷声,而小暑节气打雷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俗语"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意思就是小暑节气打雷,那么接下里又是持续的阴雨天气,这样高温寡照的环境,不仅让作物生殖生长受限,而且还会滋生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作物收成,所以小暑节气怕打雷。
三、怕刮南风
我国处于北半球夏季受季风气候影响,南风占主导地位,但为什么说小暑却怕刮南风呢?俗语"小暑刮南风,庄稼地里一场空",意思是小暑节气刮南风,那么当年的粮食就会颗粒无收,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小暑后,气温加速上升,地面蒸腾作用加强,刮南风,说明海洋暖流占主导地位,这样接下来的时间多半不会下雨,随着入伏,天气进入伏旱期,此时正是农作物需要雨水的时期,失去了雨水,作物因为干旱死亡,秋季自然颗粒无收,所以小暑怕刮南风。
综上,小暑节气的到来,预示盛夏开始,气温升高,雨水不断,雨热同期有利于秋收作物的生长,但过多的雨水及伏旱又会制约着作物的丰收,所以小暑有"三怕",那就是冰雹、打雷及刮南风,你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