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的股吧里,一片喧嚣,有人忧虑"恐怕要被套牢两三年",而有人则兴奋地高呼,这正是抄底的大好时机。
这一切的动荡源于阿里巴巴宣布出售高鑫零售的消息,迅速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股价如断崖般急剧下跌,跌幅一度逼近35%。至收盘时刻,股价仍下跌了20.16%,市值蒸发了47.69亿港元,高鑫零售当前的市值也只有188.89亿港元。
而接连卖出银泰百货、大润发,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似乎按下了暂停键。2018年,阿里入股高鑫零售后,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离职的时候说,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没人会想到,阿里的新零售会这么快输给了时代。
01
两次出售录得亏损超224亿元
阿里巴巴和大润发也曾有过亲密无间的时刻。2017年、2020年,阿里巴巴分别拿出224亿港元和279.57亿港元,两次加码大润发,从而稳固了对高鑫零售的控股权。
这么做,承载着阿里巴巴发展新零售的决心。电商红利的消退,新零售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为电商平台开辟了新的流量入口。而除了大润发,阿里巴巴还拿下了银泰商业,孵化了盒马鲜生,并投资了苏宁、联华超市、三江购物等多家商超企业。
其中,银泰商业、高鑫零售、盒马鲜生更是被业界视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中的关键三子。阿里巴巴前董事长张勇曾说,银泰百货是阿里集团舰队中的一艘主力舰,担负线上线下零售百货转型升级平台的使命。盒马鲜生在上海开第一家门店时,马云还亲自站台。
而为了加速新零售战略的落地实施,阿里巴巴在2018年11月成立了新零售技术事业群,整合了B2B、淘宝、天猫的技术资源,形成了统一的技术策略,为全面实现新零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这些投入也给大润发和银泰百货们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比如从2018年,阿里将大润发纳入淘鲜达、饿了么和天猫超市等平台,并推出"大润发优鲜"实现一小时快速送达,以及大润发Super、M会员店等业态,一度把大润发送上了中国超市百强榜第一的宝座。
但从长期来看,阿里的投入似乎依旧未能扭转线下业态的颓势。以高鑫零售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22财年大润发营收为881.34亿元,同比下降5.3%,更糟糕的是,还出现了8.26亿元的亏损,这是大润发自2011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2023财年,大润发的营收继续下滑至836.62亿元,但所幸仍实现了7800万元的净利润。然而,到了2024财年,大润发的营收进一步下滑至725.67亿元,同比下降13.3%,亏损额更是飙升至16.68亿元。
当阿里巴巴宣布回归主业后,外界就猜测这些线下业态很可能会被出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高鑫零售的连年亏损,阿里也等不起了,阿里巴巴可能需要更加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和新兴领域,例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以保持竞争优势。
2024年靴子终于落地。先是银泰百货,紧接着是大润发,且两者均是在亏损的情况下被出售。银泰百货的出售录得亏损额达到了约93亿元人民币,而大润发的出售亏损更是高达131.77亿元人民币。
在阿里巴巴的三个关键新零售棋子中,如今只剩下阿里巴巴的亲儿子盒马鲜生。今年3月,盒马鲜生CEO侯毅意外离职,盒马鲜生也陷入了出售传闻之中。
而在去年12月31日,盒马CEO严筱磊发布全员内部信称,过去一年,盒马在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的基础上实现了双位数增长,顾客数增长超过50%,甚至称盒马站上千亿规模的台阶,成为中国零售第一品牌指日可待。尽管这一亮眼表现或许能让盒马在阿里内部获得更多留存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版图已经大幅收缩。
02
无奈的选择?
阿里巴巴出售线下业态,似乎也是无奈之下作出的选择。
商超模式在过去一年有了越发明显的分化。一方面是传统商超的跌跌不休。从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永辉实现营收545.49亿元,同比下滑12.14%,归母净利润亏损0.78亿元;中百集团营业收入24.2亿元,同比下降15.83%,归母净利润亏损1.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10.15%。
一方面,新的样态开始崭露头角。位于三线城市许昌的胖东来,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新宠,火爆到需要排队、限购,甚至还帮永辉超市、步步高超市做起了调改。而沃尔玛则把传统的卖场模式改造成一个生活方式展示区,里面有精致商品,有生活场景体验以及与生活沟通的灵感提示牌,还有逛店寻宝的氛围感,并把高品质的鲜食和食品放在战略优先级,也有了初步成效。
究其原因,传统商超商品结构上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以及服务体验差,已经无法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如今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购物需求,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的选择,追求那些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商品。同时,他们对服务体验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这种体验不仅贯穿在购物过程中,更体现在售后服务上,期望获得全方位、贴心的服务保障。
在社交平台上,一段顾客因饭菜味道给胖东来提交反馈意见,随后胖东来管理层亲自道歉并退款的视频,就赢得了18.8万的点赞。评论区里,来自各地的网友纷纷留言,希望胖东来能到他们的本地开店。甚至有人称,从未有过这种体验。
而新零售也没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用户需求。因为品质和服务,都是需要下足笨功夫才能做好的事情。
而这或许也是互联网公司逐渐放手线下商超的原因之一。因为互联网虽然能够极大地提升效率,但在品质与线下服务方面,却并非其擅长之处。以品控为例,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控制,再到成品检验及物流配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这就要求具备深厚的行业底蕴和专业的管理能力。
过去一年,阿里巴巴明确了"用户为先、AI驱动"的两大战略核心,并重新将业务重心回归到"电商+云计算"上。尽管在电商这一核心业务领域,阿里巴巴仍然面临着来自拼多多,甚至是短视频平台的强劲竞争,而阿里巴巴也正在整合国内外电商资源,出售非核心业务等方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主业的发展中。
但对于大润发而言,被阿里巴巴出售或许并非坏事,失去了以往的依靠,反而能促使其更深入地反思并寻求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