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0时,中国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正式生效。美国2号黄玉米到岸完税价升至1.27元/斤,较华北市场价高0.13元。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玉米进口量同比下降68%至207万吨,南美进口占比升至53%,乌克兰占比29%。美国高粱进口成本每吨增加296元,饲料企业转向国产玉米及小麦,广东海大集团玉米添加比例提升至63%,小麦替代比例增加12个百分点。
东北产区农户存粮比例降至9.3%,粮库收购进度完成82%。龙江阜丰4月8日干粮收购价上调1分至1.03元/斤,30%水分潮粮调至0.832元,单日到货量减少47%。吉林梅花二等玉米收购价提升1.5分至1.05元,库存周转天数压缩至15天。4月1-7日东北玉米入关量87万吨,较上月增长23%,本地深加工企业被迫提价截留粮源。
区域供需与成本传导
华北地区4月8日山东深加工企业到车265辆,低于补库安全阈值400辆。柠檬七星生物收购价上调3厘至1.188元/斤,原料库存降至9天用量。滨州西王集团提价7厘至1.18元,单日采购量满足产能需求的63%。河北瑞德淀粉厂到货量增加28%,30%水分玉米占比升至45%,烘干成本每吨增17元。中粮集团3月政策性玉米拍卖成交量173万吨,较2月增长37%,市场流通粮源短缺23%。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监测显示,4月8日淀粉加工利润降至每吨-87元,酒精企业理润亏损扩大至每吨-134元。东北烘干塔开工率降至41%,30%水分玉米烘干成本每吨增35元。华北贸易商库存中2024年产玉米占比89%,霉变率超2%的批次占17%。乌克兰玉米到港完税价1.09元,较国内价差收窄至0.05元,配额内进口利润每吨37元,较年初下降82%。
市场行为与政策执行
关税生效前两日监测发现,3家企业通过保税区仓储时间差突击进口美国玉米29万吨。东北部分粮库轮入价格高于市场价12%,政策性套利空间达每吨80-150元。饲料企业采购数据追溯显示,4月1-8日小麦实际替代比例仅增长6.3%,低于宣称的12%。深加工产品监测发现,淀粉出厂价涨幅3.7%,未能覆盖原料成本上升幅度。
中储粮4月轮出玉米计划150万吨,东北地区占比63%,标的库点升贴水幅度扩大至每吨50-80元。进口乌克兰玉米质量抽检显示,杂质率超标批次占比21%,价差优势存数据失真风险。基因编辑玉米品种审定进度监测显示,8个申报品种中5个未通过生物安全评价,商业化推广延迟6-8个月。
争议性结论
突击进口行为导致保税区库存积压12万吨,面临超期仓储费用风险。粮库轮入价差引发监管核查,发现3个地方粮库存在虚报轮换数量行为。饲料企业采购数据与公开宣传差异触发交易所问询函。乌克兰玉米质量争议致使6家进口企业启动索赔程序,涉及金额超2.3亿元。转基因玉米推广延迟使种企库存压力增加,7家企业种籽转商损失预估达8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