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线百亿补贴后,京东外卖服务器就被"羊毛党"挤爆!多位网友近日反馈,京东外卖页面无法查看商品信息,显示"请重试"。京东(09618.HK)方面回应称,因百亿补贴活动过于火爆,京东外卖系统出现了不到20分钟的短暂异常,目前已恢复正常。

国外卖行业一家独大,美团(03690.HK)市场份额约达7成,饿了么一直反攻不利,且迟迟未能逃脱亏损泥潭。那么,刘强东给消费者豪斥百亿补贴,并给京东外卖定下"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的死规矩,这意味着什么?美团、饿了么要如坐针毡了?

为何要约束赚钱能力?

京东今年2月正式入局外卖市场,入驻品质堂食餐厅门店。

在配送方式上,京东外卖提供"商家自送"和"达达秒送"两种。

外卖行业是高投入行业,尤其是在前期面对巨额支出,为何刘强东敢定5%的利润率?

按照刘强东的商业蓝图,京东外卖并非单纯为了盈利,而是作为流量入口,将用户牢牢锁定在京东的生态系统内(涵盖零售、金融、会员等板块),即"不靠外卖挣钱,靠生态盈利"。

京东的外卖业务不仅是单纯的餐饮配送,更是其即时零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频外卖订单提升用户粘性,再以即时配送能力反哺3C家电等核心业务,形成"以高频养低频"的生态协同。

从行业看,国内即时零售市场已逐渐成熟,规模达数千亿,京东通过增强京东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外卖在京东生态圈补上"关键拼图"。本质上,京东的外卖业务是一场用短期利润换取生态系统升级的战略博弈。

外卖"三国杀",谁能笑到最后?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报告显示,美团外卖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67.4%,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为29.6%,这两家几乎垄断了外卖的全部市场份额。

相较于美团,饿了么明显处于劣势,虽然其订单量增长显著,但至今仍陷入困境旋涡。

根据阿里巴巴(09988.HK)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本地生活集团由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增长所带动,收入同比增长12%至169.88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经调整EBITA亏损从上年同期的20.68亿元继续收窄至5.96亿元。

在一家独大的外卖赛道中,京东的入局,也为行业增添了新的变数,未来行业或将上演"三国杀"的竞争格局。

虽说在外卖行业要约束自己赚钱的能力和赚钱的欲望,但京东在外卖领域的野心也将对美团和饿了么带来挑战。

京东本身并不缺钱,2024年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就超过1100亿元,去年8月宣布的股份回购计划就高达50亿美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京东的商家免佣金政策,同时给骑手缴社保以及斥资百亿补贴,短期内整体盈利有待观察,但能快速赢得商家和消费者好感。

有数据显示,京东外卖上线仅2周,北京望京地区约30%的餐饮商家正在同时对接京东外卖业务,显示出京东外卖对餐饮商家的吸引力较强。京东黑板报于4月15日发布消息称,当天京东品质外卖日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增长之快令人瞩目。

有骑手向媒体表示,"京东上线百亿补贴后,饿了么订单量下滑。而美团订单本身量大,受影响不大。"

按此发展速度,京东有望赶超饿了么,与美团正面扳手腕。

除了对商家、骑手和消费者表现出的友好姿态外,京东的核心优势也为其挑战美团的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和物流壁垒,使其在高端品牌合作和高客单价商品领域更具竞争力。

另一方面,作为互联网零售巨头,京东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流量,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于2024年11月,京东的月活跃用户为5.5亿。此外,早在2022年末,京东公告称,京东PLUS会员在籍会员数量截至四季度末达到3400万。这些用户,可以通过补贴方式直接往外卖方向转化。

从中短期看,京东外卖在百亿补贴下迅速在行业中撕开一道口子,或将引起行业价格战。中长期看,生态战决定了行业三家参与者的胜负,京东"零售+物流+金融"的生态系统将与美团"到店+到家+支付"生态系统形成对抗。

然而,外卖市场的竞争远未结束,美团和饿了么也并非坐以待毙,京东需做好长期烧钱的准备。

未来,这场"三国杀"将如何演变,仍充满不确定性。京东能否凭借其生态优势在长期内保持竞争力,美团和饿了么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