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楼往下扔行李箱,就算没砸到人,照样被刑拘了!当事人还一个劲辩解:我就是没拿住而已

一个足足有4.95公斤重的行李箱,从43楼那么高的地方飞速掉下来,碎片都溅到了吓得还没缓过神的老人脚边,可扔箱子的那个女子倒好,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就是没拿住而已。

2025年8月16号那天,广州市增城区的大敦派出所接到了一起报警,说有个小区的高楼上掉下来一个行李箱,差一点就砸到报警人的妈妈了。民警赶到现场的时候,那位老人还吓得心怦怦跳没缓过来。

当时她正在小区的绿道上散步呢,突然就听见"砰"的一声巨响,一个老大的行李箱直接在她跟前重重砸在了地上,箱子的零件撒得满地都是。警方后来测量了一下发现,这个行李箱尺寸有20寸。

连箱子带里面装的东西一起算,重量刚好到4.95公斤。从这么高的地方掉下来的东西,那冲击力可不是闹着玩的,差不多能顶得上数百公斤,这要是真砸到人身上,那后果根本不敢想。

小区里的居民给警方提供了一条特别关键的线索:事情发生之后,曾经有个女的下楼把那个行李箱给收回去了。就是这个细节,让负责办案的民警胡志超一下子锁定了调查方向。

扔东西的人大概率还在这个小区里头没走。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也过来帮着警方一起看监控录像,没一会儿就锁定了住在43楼的那个李某。警方上门找她的时候,李某看样子根本没意识到这事有多严重。

还一个劲辩解,说当时是跟别人起了争执,不小心失手把行李箱从阳台扔下去的,没存什么坏心眼。李某还反反复复强调:"我真没想着要把这个行李箱扔下去,我就是没拿住才掉下去的!

"她觉得自己既没伤到别人,也没损坏人家的东西,根本不算触犯法律。其实好多高空抛物的人都有这种想法,跟她一模一样,总觉得只要没砸到人,那就不算事儿。面对李某这一连串的辩解。

民警特别有耐心地跟她一点点解释相关的法律条例。直到这时候,李某才终于反应过来,自己干的这事不光坏了公德,而且已经实实在在触犯法律了,按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

还有相关的司法解释来看,就算没造成实际的伤害,可只要是在人多的地方,或者从比较高的楼层往下扔东西,都有可能构成犯罪。这就说明,高空抛物再也不是那种"只要没出事儿,就没人追究"的行为了。

就拿这次的案子来说,李某在43楼往下扔的那个行李箱有20寸大,连箱子带里面的东西一共重4.95公斤,而且这事还发生在住宅小区里,对公共安全的危害特别大,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况。

已经涉嫌犯罪了。到现在为止,李某已经被警方按照法律规定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了。平时总有人从楼上往下扔烟头、纸巾,甚至还有垃圾袋,觉得这些小东西轻飘飘的,肯定不会弄伤人,可实际上呢。

就算是一个小小的鸡蛋,从高处掉下来,那力道也足够砸伤人了。有数据显示,一个只有拇指那么大的小石头,从4楼往下扔就能把人的头骨砸破,要是从25楼掉下来,那更是能要了人的命。

就像这次事件里,从43楼掉下来的那个差不多5公斤重的行李箱,它的冲击力跟一辆高速开着的汽车比起来都不差。广州发生的这起高空抛行李箱事件,其实并不是独一份的。

最近这几年,高空抛物的案子时不时就会发生,比如2023年的时候,长春红旗街万达广场就出过一起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案子,死者的家属还索赔了200多万呢。这些案子一直在提醒着我们。

头顶上的安全问题真的不能不当回事。好多人都跟李某想法一样,觉得只要高空抛物没砸到人,那就不算违法。早在2021年3月1号,高空抛物罪就正式被纳入刑法了,里面明确规定。

要是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往下扔东西,情节严重的话,会被判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还可能会同时处罚金,或者单独处罚金。面对高空抛物之后不好追责这个难题。

现在好多小区已经开始用技术手段来防范这种情况了。他们会把监控摄像头装在对面的建筑物上,或者装在比较高的地方,专门用来监测高空抛物的行为,就算没造成什么事故,也能查到是谁干的。

除了用技术手段之外,社区里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也一样重要。好多人其实并不知道高空抛物会有什么法律后果,还觉得这顶多就是个道德方面的问题。警方在处理这类案子的时候,不光要依法执法。

还得跟当事人还有公众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就像这次广州的行李箱事件里,民警并没有简单地罚个款、处理一下就完事,而是跟李某详细解释了为啥她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了。像这样的普法过程

对于预防以后再发生高空抛物的行为来说,也一样重要。一直等到民警上门,耐心跟她解释了相关的法律条款之后,李某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从43楼往下扔那个4.95公斤重的行李箱,已经涉嫌犯罪了。

不管跟人起争执的时候多生气、多愤怒,高空抛物都绝对不是发泄情绪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