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斗指壬,时至此时,太阳行至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大地渐润,春意初现。"春雨贵如油",此节气降水增多,多以细雨蒙蒙、润物无声的形式滋养万物。北国仍寒意未尽,南方则已春色盈野,正如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正月中,天一生水。"雨水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农耕生产进入关键时刻,适时降雨滋养大地,为春耕做好铺垫。"耕牛遍地走,春雨满田间",此时农人依时而作,顺天而耕,田野间孕育着新的生机,万物于春风细雨中悄然复苏。
故,2025年雨水是交节在公历2月18日,农历正月廿一这天,具体时间为18时06分18秒。
雨水节气有啥气候特征?
雨水时节,自公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太阳直射点北移,日照渐长,气温回升,正应"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此时暖湿气流活跃,与冷空气交锋,云生雨落,润泽大地,正如《千家诗》所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此节气,天气变幻无常,乍暖还寒,寒潮频至,"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气温忽升忽降,冷暖交错,恰是"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场春雨,一场暖意,万物在此轮回交替间孕育新生。
今年雨水节气不一般,有啥两大特点?
1、今年雨水在"月尾"
2025年雨水节气,交节于农历正月廿一,恰在"月尾"。《岁时百问》有云:"雨水节,东风解冻,化而为雨。"此时,天地回暖,春水初生,万物渐苏。
民谚有言:"雨水在尾,六月桑拿。"今年雨水落在月末,预示着盛夏炎热难挡,暑气蒸腾。然天道循环,炎热有时反而利农,古人云:"五谷得阳,则实而丰。"若此时雨水绵延不绝,反生阴湿,恐有损收成。
万物应时而生,农人顺天而作。"春雨惊春清谷天",雨水既至,春耕渐启。此后风云变幻,寒暖交错,唯愿丰年可期,风调雨顺。
2、今年雨水是"晚上雨水"
2025年雨水节气交节于农历正月廿一,时在黄昏,正是"晚上雨水"。古人云:"雨水润万物,时令定寒温。"此时东风渐暖,却未驱尽冬寒,乍暖还冷,正应节令之变。
俗谚有言:"白天雨水暖洋洋,晚上雨水冷飕飕。"今年雨水落于申时之后,预示春寒料峭,或有倒春寒侵袭田间。"春寒料峭,最怜农家。"若春旱相连,恐影响春苗生长,故农人尤需谨慎应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虽寒意未退,然万物自有生机,时至雨水,春耕渐起。此后天气多变,唯愿风调雨顺,四时安稳,丰收可期。
春天来了,人们最怕的就是出现倒春寒天气。而现在已经是雨水节气了,今年春天是否有倒春寒天气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倒春寒有没有,就看雨水节气"
2025年雨水节气交节于农历正月廿一,大年廿一,正是察春候、辨寒暖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雨水,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民间素有"倒春寒有没有,就看雨水节气"之说,今岁气候如何,正待观测。
老话道:"雨水晴,春天旱;雨水冷,晚回暖。"若此日晴朗无雨,暖气占优,春旱风险骤增,农人须防墒情不足,粮食收成或受影响。反之,若天阴有雨,冷暖交错,则预示春水丰盈,万物得润,正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民谚云:"寒雨润田苗,花发不逢霜。"若雨水节气寒意犹存,作物返青稍迟,倒春寒之忧自减;若此日暖阳高照,麦苗早发,果木早花,稍有冷锋回返,便恐伤苗冻花,影响收成。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雨水之后,气候变幻无常,忽暖忽寒。农人当顺天而行,察阴晴,观冷暖,趋利避害,以期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故,今日正月廿一是雨水节气,倒春寒有没有?看看下面农谚咋说的。
一、雪打雨水节,寒到谷雨节
2025年雨水节气适逢农历正月廿一,民谚云:"雪打雨水节,寒到谷雨节。"此日若降雪,则冷意绵延,直至谷雨方才回暖。谷雨时节本应春意盎然,若寒气未散,恐有"倒春寒"之忧,需谨慎应对。
老话道:"谷雨寒,苗不安。"谷雨前后正值冬小麦拔节、灌浆之际,若气温偏低,作物生长受阻,影响结实,终将影响收成。若遇寒潮侵袭,甚至可能导致减产或歉收。
"春寒料峭花枝瘦,东风渐暖万物新。"雨水之后,气候变幻,乍暖还寒,春寒未定。农人当顺候察天,早作防备,以护幼苗安稳生长,待春阳普照,田间再现勃勃生机。
二、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2025年雨水节气落在农历正月廿一,民间素有"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之说。意即此日若逢降雨,往后百日阴霾不断,春寒料峭,冷暖无常,需防"倒春寒"作祟,影响农作物生长。
老话讲:"春雨贵如油。"春日降水充沛,对麦苗返青、农田墒情大有裨益。若雨水之日迎来甘霖,则预示土壤润泽,利于庄稼抽穗生长,正如古人云:"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年。"
然则,天有不测风云,雨水时节天气变幻莫测,冷暖交替频繁。"春寒不减三分冷",若持续阴雨,寒潮频繁,恐致作物受冻,减产风险增大。故农人当观天象、察气候,未雨绸缪,以保春耕顺遂,丰收在望。
三、雨水大雪纷纷下,清明节气冻烂秧。
"雨水大雪纷纷下,清明节气冻烂秧。"此言意指,若雨水时节大雪纷飞,则至清明仍寒意不退,料峭春寒或侵农田,致秧苗受冻,影响春耕。农家最忧"倒春寒",故对节气气候尤为关注。
清明前后,正是春播关键之时,若寒潮袭来,则幼苗受损,成活率降低。古人云:"三寒两暖,麦子吃苦。"气温反复无常,恐伤新苗,亦扰农时,影响全年收成,务需谨慎应对。
"春雪满天,丰年不远。"若冬雪丰盈,利于涵养水源,润泽春田。然若雪至雨水,春寒料峭,恐致冷害频仍,农人当察天候、护苗圃,以防寒潮肆虐,确保庄稼安然度过早春风霜。
总结,今日正月廿一是雨水节气,今年春天是否有倒春寒就看当地今天的天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