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争端的全面升级,让俄罗斯看到了发展壮大的机遇,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实现俄罗斯经济的复兴。

(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和普京、拉夫罗夫合影)

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日前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在出席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时,对中俄能源合作进行了回应。他表示,经由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境内运送俄罗斯天然气的方案"并不现实"。

中方认为,目前哈萨克斯坦已建成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处于"超负荷状态",通过这条管道,中国从土库曼斯坦购买了大量天然气,与此同时,中方在本国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山西等省份也在开采天然气,同样通过这一管道运送到东部地区。

(俄罗斯天然气管道)

假如俄罗斯方面希望经由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话,就需要再修建一条管道,对中国而言这一方案并不经济,距离太远而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中国驻俄大使证实,中方已经告知俄罗斯伙伴,该项目目前来看不具备可操作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意味着中方婉拒了俄罗斯的提议,规划中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哈萨克方案已经正式告吹出局。据报道,俄方曾多次提议,在东线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中俄天然气管道竣工运行后,再开建一条天然气管道,俄方希望该管道的起点位于西西伯利亚地区,进入中国境内后再输送到东部地区,在俄方的计划中,一旦该管道落成,将会大大拉动西伯利亚更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俄经略远东地区也有巨大意义。

(普京对于能源出口高度重视)

实际上,俄方向中国提出了多个候选方案,目前主要就是蒙古和哈萨克斯坦路线,要么是穿越蒙古直接进入中国东部地区,要么是穿越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西部地区。显而易见,哈萨克斯坦方案的距离更远,难度也更大,但俄罗斯之所以这么提议,也是有原因的。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莫斯科迫切需要稳定中亚的"后院",作为中亚领头羊的哈萨克斯坦就成为了普京的拉拢对象,如果能够建造一条途经哈萨克斯坦的输华天然气管道,那么无疑将大大增强俄哈两国的经济绑定关系,自然而然两国政治关系也会进一步稳固。

(中俄第二条天然气管道将途经蒙古国?)

在中方拒绝了这一方案后,蒙古方案是否会笑到最后?这也是外界关注的问题。据悉,日前蒙古国也传来了好消息,该国政府介绍了途经蒙古国的中俄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按照蒙古国的说法,蒙古段管道的长度为958.6公里,由蒙古、俄罗斯相关公司共同建造,预计在2025年第3季度启动环评工作。据悉,蒙古国高层对于该项目十分重视,认为能够从管道建设和运行中获得大量利益,十分有利于蒙古国经济的发展。

看起来,有关"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博弈,暂时是蒙古国方案占据了上风。从地理条件来说,途经蒙古国的管道建造成本会更低一些,并且可以直达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大缩减了输气距离。但是蒙古国对华关系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慎重考虑,以免在管道建成后甚至建设期间遭遇被动。

但是尽管蒙古国方案有利有弊,中俄建设第二条天然气管道的决心已经是不容动摇的了,这也将大大增强两国的经贸互补性,尤其是在美国肆意破坏经济全球化基础,对中国等国发动关税战的背景下,能够多一条输送能源的通道,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俄天然气管道的意义已经远超项目自身,代表了中国在当今国际局势之下,对未来做出的历史性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