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红婵老家广东湛江迈合村的一处建筑工地因"奥运冠军之家"标签成为舆论焦点。视频中,红色围挡内桩机轰鸣、铝模板堆叠如山,挖掘机在红褐色泥土中翻挖桩孔的画面,与"全红婵家盖别墅"的传闻交织,引发网络热议。施工方广东平铝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先生接受九派新闻专访时坦言:"我们正用行业最高标准建这栋三层半农房,粉丝关注是动力,但绝不会因此降低品质。"
"普通农房"背后的三层半设计:粉丝建议促成"加高"
据全红婵哥哥在直播中透露,此次建房源于全家"无房可住"的困境:"我在外打工十几年,妹妹弟弟放假回家只能挤在祖屋,这次就想建个能容纳全家人的房子。"
他强调,房屋设计为"农村常见两层半结构",但施工方透露,因粉丝在社交平台呼吁"给冠军家多留空间",经全家商议后,最终决定将层高加至三层半,总高度超10米。"现在图纸还在改,申报通过后才能正式施工。"孙先生展示着被红笔圈注的修改稿,外墙铝板线条、屋顶光伏板预留位等细节均被重新标注。
与传统农村自建房不同,该工程全面采用铝模板技术。孙先生蹲下身轻敲地面一块银色模板:"普通木模最多撑五层,铝模可循环使用200次,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防渗层能扛住百年一遇暴雨。"他透露,仅模板一项成本就比木模高出30%,但全红婵家人坚持"一步到位"。
无人机"包围"工地:日均15架次航拍未扰进度
工地围挡外,每隔半小时便有无人机低空掠过,拍摄者或藏身树丛,或躲在百米外的田埂。孙先生无奈笑道:"每天15到20架次,像候鸟迁徙一样准时。"他展示手机里无人机拍摄的航拍视频:施工车辆进出路线、工人安全帽颜色、甚至水泥搅拌车品牌都被清晰记录。"有人想直播建房过程,但我们担心工人分心,毕竟高空作业容不得半点马虎。"
尽管"围观"不断,工程进度未受影响。孙先生指着堆满建材的仓库说:"铝模板、环保涂料等材料提前三个月备货,工人都是十年经验的'老师傅',现在地基桩孔已打完18个,比原计划快5天。"他透露,全红婵父亲曾多次到工地,但只问"安全措施够不够",对施工细节从不过问。
"荣誉工程"的双重压力:施工方称"要为冠军家争光"
"给奥运冠军建房,比接商业楼盘压力更大。"孙先生坦言,同行中有8家企业竞争该项目,最终因"铝模板技术专利"和"乡村适老化设计经验"中标。他展示设计图:每层楼配备无障碍通道、老人紧急呼叫系统、儿童防撞角等细节。"全红婵奶奶80多岁了,这些设计都是她哥哥特意要求的。"
面对舆论质疑"借冠军流量炒作",孙先生回应:"我们没开过直播,连施工横幅都没挂。但粉丝关注确实带来动力--有供应商主动提出免费升级外墙保温层,有检测机构主动要求做免费环保检测。"他透露,项目已预留"冠军荣誉墙"空间,未来或陈列全红婵比赛照片与奖牌复刻品,但需全家人同意。
"冠军家人"的朴素:拒绝"豪宅"标签,称"有房住就是福"
尽管外界将建房与"财富暴增"挂钩,但全红婵父亲在接受《湛江日报》采访时表示:"女儿的奖金都存着,建房用的是儿子打工的积蓄。"他指着工地旁的祖屋说:"以前下雨屋顶漏水,现在能建个遮风挡雨的房子,就是最大的福气。"
施工方透露,房屋总造价控制在150万元内,远低于当地"别墅级"农房200万-300万元的均价。"全家人最关心的是屋顶能否晾晒谷物、楼梯坡度是否适合老人、厨房能否容纳全家20口人聚餐。"孙先生感慨,这种"务实到骨子里"的要求,反而让设计团队多次推翻方案。
结语
当无人机在湛江的蓝天划出航拍轨迹,当舆论将一栋农房解读为"财富密码",全红婵家人与施工方用行动诠释了另一种"冠军精神"--不因光环而浮躁,不因流量而妥协。正如孙先生所说:"我们建的不是豪宅,而是一个冠军家庭对'家'最朴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