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蒸汽弹射系统的航母,其服役进程需结合技术验证、系统整合及实战化训练等多维度评估。歼-35隐形战斗机与空警-600预警机的弹射起飞测试,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节点,但距离正式入列仍需完成以下阶段:

弹射系统全流程验证

技术成熟度验证:需完成弹射器的全负载测试(如30吨级舰载机)、连续弹射可靠性测试及故障模式分析,确保系统在极端环境(高温、高湿、高盐雾)下的稳定性。

舰机协同优化:需验证弹射起飞与着舰回收的循环效率(如每分钟弹射次数)、舰载机调度流程(机库-甲板-弹射器动线)、以及与舰载武器系统(如防空导弹、近防炮)的电磁兼容性。

舰载机部队形成战斗力

舰载机飞行员培训:需完成歼-35、空警-600飞行员的全流程训练(弹射起飞、夜间着舰、编队战术),通常需1-2年周期。

预警指挥体系构建:空警-600需与舰载战斗机、驱逐舰/护卫舰实现"A射B导"协同(即预警机引导其他平台发射武器),需大量实战化演练。

航母编队协同测试

编队防空反导测试:需与055型驱逐舰、052D型护卫舰进行联合防空演习,验证"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反导能力。

远海作战能力验证:需完成远海航行、补给、舰载机跨昼夜作战等测试,验证航母在复杂海况下的持续作战能力。

政治与战略决策因素

服役时间窗口:航母入列需结合国防战略需求(如区域安全形势、海军发展规划),通常需经中央军委批准,时间节点可能受国际局势影响。

公开报道参考:根据公开报道,福建舰于2022年6月下水,2024年5月首次海试,2025年9月完成歼-35/空警-600弹射测试,按类似航母(如山东舰)2-3年舾装-海试-服役周期推算,正式入列可能需6-12个月,但具体时间取决于测试进度与决策流程。

歼-35与空警-600的弹射起飞测试,标志着福建舰已进入"形成战斗力"的关键阶段,但距离正式入列仍需完成全系统验证、舰载机部队训练及编队协同测试。参考国际经验(如美国福特级航母从首航到服役约3-4年),结合中国海军"小步快跑"的装备发展策略,福建舰有望在2026-2027年正式服役,具体时间需以官方发布为准。这一进程不仅体现技术突破,更需通过实战化训练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