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宣布升级对稀土的管制后,让长期依赖中国矿产资源的美国如坐针毡,对此,特朗普政府近期也一直在想办法"应对",在威胁中方的同时,也在试图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

综合彭博社和路透社的消息,在10月20日这天,特朗普跟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白宫进行了会面,双方签署了一项关键矿产协议,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抗衡中国在稀土上的出口管制。

对此,特朗普几乎显得格外兴奋,甚至夸下海口,声称大约一年后,美国拥有的关键矿产和稀土将会多得不知如何处理。

据悉,在美澳两国签署的那份协议里,他们计划在六个月内各自掏出10亿美元,砸进采矿和加工项目,还为关键矿产设定了最低价格。

白宫方面对外宣称,这些投资瞄准的可是价值530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储量。

澳大利亚作为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国,约一半的锂以及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稀土等关键矿产都由其供应,这似乎给特朗普的"自信"提供了底气。

与此同时,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也出来表态,表示澳大利亚在减少全球经济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上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无独有偶,同一天,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在东京演讲时,也敦促日本分担对华威慑的任务,投资稀土开发,还强调美日安全保障与稀土采购能力息息相关,试图拉拢日也本加入这场针对中国稀土的"战局"。

很明显,美国企图联合盟友,打破中国在稀土市场的支配地位。但美国真能如其所愿吗?

澳大利亚虽说稀土矿产资源丰富,在全球储量排名靠前,钕等关键稀土材料储备可观,美国自身的稀土资源储量也不容小觑。

可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开采和提纯技术,而这恰恰是美澳的"命门"。

澳大利亚在稀土提纯和精炼环节存在明显短板,每年超过90%的澳锂矿都要漂洋过海,运往中国的大型精炼厂加工,其本土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要建立起完备的稀土提纯和精炼体系,资金投入只是一方面,还得花费数年时间去攻克技术难题、满足环保要求,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实现。

值得一提的的是,美国能源部还曾估算过,要打造一套全新且完善的稀土供应链体系,可能需要耗费长达十年的时间,以及 3000 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仅环保评估这一项流程,就需要漫长的数年等待。

与此同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也指出,形成新供应链的成本极高,矿产开采的环境成本、人工成本等,美澳都远高于中国。

在全球关键矿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即便美澳增加产量,高昂的成本也会让其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其实,早在2022年,美国就拉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建立"矿产安全伙伴关系",随后又组建"可持续关键矿产联盟"。

如今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的协议,不过是故技重施,但这么多年无法做到的是,又如何能突然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达到特朗普所认为的预期。

不过,美西方后续估计会拉拢更多的盟友,对于这一点,还是需要保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