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两国元首碰面是迟早的事,这点几乎没什么疑问,但至于地点会不会选在北京,普京身边人说了一句实话。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
最近,关于普京与特朗普可能在北京会面的消息,成了外媒热议的焦点。
英国《泰晤士报》放出消息,特朗普重掌白宫后,若要与普京进行首次会面,地点或许会选在9月的北京。
彼时恰逢中国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而普京已确认出席这一活动。不过,这终究是外媒的推测。
对此,克里姆林宫那边很快就否认了,其发言人佩斯科夫在采访中说了实说:美俄元首会晤肯定会有,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时机还未成熟。
他特意强调,这样的会面理应是"为签署重大协议"铺路的,前提是"大量基础性工作完成之后",言下之意,现在双方的准备工作还差得远,仓促会面并无实质意义。
美俄之间的问题盘根错节,乌克兰局势、地缘利益这些硬骨头没啃下来之前,就算凑到一起也谈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所谓"时机成熟",说白了就是双方得先在关键议题上有了足够的共识和铺垫,不然见面只能是走个过场,甚至可能让矛盾更显眼。
普京来中国参加纪念活动是定好的事,但这和见不见特朗普完全是两码事。
有意思的是,尽管所谓"普特会"的安排并无官方实据,美国内部就已经对特朗普进行了发文"劝诫"。
一边把他捧为"时代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之一",一边强调为了"美国荣誉",该"坚决而恭敬地拒绝"在北京与普京会面的可能。
字里行间,像是怕这种会面落了美国的"面子"。
关于这场传闻中的会面是否与中国的纪念活动相关,中方早有回应,明确表示"暂无信息可提供"。
这话说得很清楚克制,却也划清了界限:中国的纪念活动是一回事,美俄是否借机会面是另一回事,不必牵强绑定。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对俄的态度转变,他刚重返白宫时,还兴冲冲地跟普京通电话,说可能很快在沙特见面,那会儿对斡旋俄乌冲突信心满满,甚至直言要"24小时内解决问题"。
可随着冲突僵局难破,他对俄罗斯的调子越来越硬,近段时间,他转向乌克兰的姿态愈发明显。
不仅加大对俄批评,对普京下达通牒,还承诺要给乌克兰更多武器,连"爱国者"导弹都摆上了台面。
不过,尽管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愈发强硬,但俄罗斯方面始终认为,美俄总统会晤一定会有。
佩斯科夫多次强调,普京与特朗普的会晤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并且双方甚至有可能在会晤中达成"重大协议" 。
但特朗普这边的态度一直在变,这种摇摆不定的状态,俄罗斯都看在眼里,自然不会轻易接招。
毕竟,谈判最怕的就是对方立场飘忽,今天谈好的东西,明天可能就不算数了。
现在这种各方还在较劲、彼此试探的阶段,急着会面反而可能暴露破绽,不如慢慢来,等那些该扫清的障碍、该达成的默契都到位了,再谈下一步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