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十五元宵节,那正月十六,有没有讲究呢,要怎么过?

很多人以为,过了元宵节,年就算彻底结束了。其实不然!在老一辈的观念里,正月十六同样重要。

这一天,有些事必须做,有些事千万不能碰。尤其是"1要走、2要吃、忌3事",更是民俗中的大讲究。

为什么正月十六有这么多规矩?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老传统,看完你就明白了。

1要走

正月十六,最重要的事,就是"走百病"。

什么是"走百病"?

老一辈人讲究,正月十六这一天,要出门走一走,寓意着"把病气、晦气都走掉",健康平安过新年。

尤其是妇女和小孩,更要在这一天"走百病",祈求一整年身体健康、少生病。

"走百病"没有固定的路线,随便在村里或乡间小路走走就行。很多地方还会组织集体活动,大家一起爬山、逛庙会,既热闹又喜庆。

老人们说,走得越远,晦气就离得越远,福气自然也就跟着来了。

为什么要"走"?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正月期间吃得多、动得少,身体容易积累湿气和疲劳感。

正月十六出门走一走,可以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更重要的是,"走百病"是一种心理安慰。通过这个仪式,人们把过去的病痛、烦恼都"走"出去,迎接新一年的健康和好运。

所以,明天别宅在家里了,趁着天气好,出去走一走吧!

2要吃

在正月十六,有两种食物是必吃的。一是韭菜鸡蛋馅的饺子。韭菜,寓意"久财",象征着长久的财富和好运;鸡蛋,则寓意"团圆",代表着家人团聚的温馨和幸福。将这两者结合,就成了"久久团圆,财源滚滚"的美好祝愿。吃上一顿韭菜鸡蛋馅的饺子,不仅满足了味蕾,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另一种必吃的食物是炸酱面。面条象征着顺顺利利,而炸酱的浓郁香气和独特口感,则让人在新的一年里充满了干劲和信心。一碗热腾腾的炸酱面下肚,仿佛已经看到了前方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忌3事

第一事:忌到亲朋好友家游玩

正月十六最热闹的活动就是"走百病",在这天多走走桥,多走走颠簸的路段,可以把疾病留到这些地方,祈求一年的平安,而在这一天,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到亲朋好友家游玩,有些讲究的人,会认为您是想疾病留到他们家,导致他们不开心,所以在正月十六,尽量少去别人家做客,免得引起误会。

在正月十六,大家可以邀约几位最好的朋友,然后一起去爬爬山、逛逛公园,或者钓钓鱼,中午在草地上搭个帐篷,吃点小烧烤,不仅能缓解心中的压力,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开开心心的把这一天过完,就认认真真去工作。

第二事:忌吃剩饭剩菜

在春节期间,很多人肯定炸了不少丸子,做了不少卤菜等等,而过了正月十六后,随着气温快速上升,病菌会繁殖的越来越快,这些放长了的剩饭剩菜就不要吃了,因为吃多了,会导致腹泻,严重的还会导致急性肠炎。而且过了正月十六后,我们又迎来新生活,如果还吃旧年的剩饭剩菜,在新的一年,我们生活还是会很拮据,所以在正月十六,大家多吃一些新鲜的应季菜。

如果您家在正月十六还剩很多剩饭剩菜,建议大家在明年春节期间,什么菜减半准备,因为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除了初一到初三难买到肉蛋,其实时间都是可以买的,虽然会比平时贵一点,但是胜在新鲜,而且吃多了放久的食物导致家人生病,只会得不偿失。

第三事:忌睡懒觉

在正月十六这一天,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走百病、沐浴更衣、打扫清洁"等等事情要做,而且正月十六已经开春,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正月十六后,大家不要再睡懒觉了,早点起来,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然后煮了面条吃后,把家里整理干净,接着在和亲朋好友出去走百病,把所有的疾病都留到户外,保佑我们一年平平安安。

在整个春天,大家都不要懒惰,一定要早起早睡,多运动、多晒太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身体排出体内湿气,而且还能间接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果碰到下雨,大家也要适当早起,在家里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