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时玩手机
一蹲就追剧一整集
终于还是坏事了
长沙15岁的中学生小宇(化名)
最近在"蹲坑"时就遇到了个大麻烦
小宇平时有个坏习惯,上卫生间时总爱玩手机,且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早两日,小宇照旧在卫生间里待了很久,起身时突然感觉肛门处不对劲,用手一摸,竟然有一团"肉"掉了出来。他吓得大叫,父母赶来一看,发现孩子肛门外脱出了一段粉红色的、像"肠子"一样的东西,也慌了神,于是急忙带着小宇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肛肠二科就诊。
经该科副主任医师王晓艳详细检查后,小宇被确诊为"直肠脱垂"。由于就诊及时,病情尚属早期,经医生专业复位和药物治疗后,目前小宇病情明显好转,未留下后遗症。
"眼下像小宇这样因不良如厕习惯,导致直肠脱垂的病例并不少见。"王晓艳表示,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不少人排便时沉迷于手机,无形中延长了如厕时间,大大增加了患病风险。
什么是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通俗来说就是直肠的黏膜层,甚至全层组织向下移位,脱出到肛门外。轻度脱垂的患者,便后脱出物往往能自行缩回,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在咳嗽、走路、站立时也会发生脱出,那时就需要用手帮忙推回。从外观上看,脱出的直肠黏膜呈粉红色、表面光滑,这也正是很多人误以为是"肠子掉出来"的原因。
为何青少年也会得这个病?
青少年发生直肠脱垂主要与这些因素相关:不良排便习惯,长时间蹲厕所是重要诱因,很多人边排便边看手机,导致如厕时间远远超过正常推荐的5至10分钟,超过15分钟甚至更久,持续腹压增大,极易引发直肠脱垂;便秘或腹泻,长期便秘排便时过度用力,会损伤直肠周围支撑组织,经常腹泻则使直肠频繁受到刺激,影响肌肉和韧带功能,也会增加脱垂风险;盆底肌力不足,有些人天生盆底肌肉发育较差,或平时缺乏锻炼,导致支撑直肠的"吊床"松弛无力,直肠就容易下移甚至脱出。
如何判断是否出现直肠脱垂?
医生提醒,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
有肿物脱出,排便后感觉肛门有东西掉出来,初期较小可自行回纳,后期体积增大,需用手托回。
肛门坠胀不适,总感觉肛门处有下坠感,排便不净,即使刚上完厕所也仍觉得没排完。
其他伴随症状,包括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次数增多,甚至出现便血或黏液渗出(因黏膜摩擦受损而引起的)。
一旦发现以上相关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轻度患者可通过手法复位配合药物促进恢复,重度或反复发作者可能需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直肠脱垂
改善生活习惯是关键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厕不玩手机,控制在5分钟内;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证饮水,预防便秘和腹泻;
加强锻炼,尤其可多做凯格尔运动(盆底肌训练),增强肌肉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