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清晨5时12分,香港红磡鹤园东街1号富恒工业大厦内一家打金工场的夜班职员正在进行金属熔炼作业。工场位于大厦四层,内部设有六台熔金炉和三个大型保险柜。据现场人员事后描述,十多名男子分乘两部灰色厢型车抵达工业大厦后门,使用预先准备的磁卡进入货运电梯,直达目标楼层。这些人全部佩戴黑色头套与工装手套,部分人员手持液压钳与伸缩棍。他们强行推开工场未完全闭合的防火门后,以粤语重复呼喊"打劫,勿动"。一名试图按下警报按钮的职员被两名匪徒用棍状物击打背部,其余七名员工被集中驱赶至卫生间。匪徒在三分十七秒内撬开两个主保险柜,将柜内存放的65公斤黄金制品转移至四个加厚帆布袋中,具体包括42块标准金条、19包金粉颗粒及若干金砖碎料。另有一个备用保险柜被打开,内部存放的约3万港元现金被取出。整个过程中匪徒未使用 firearm,但通过肢体推搡控制人员行动。
劫案经过与现场处置
得手后匪徒将卫生间门从外部用工业铁链缠绕三圈并加挂挂锁,迫使员工无法立即脱身。他们沿原路线经货运电梯返回后巷,车辆于5时29分驶离现场。工场员工在听到车辆引擎声消失后,通过卫生间内紧急呼叫装置联系大厦保安处,直至6时07分才被解救。现场勘查显示匪徒未遗留明显个人物品,但在地面发现两种不同尺码的防滑鞋印及少量车门摩擦产生的油漆碎屑。工场负责人于上午11时向红磡警署报案,初步清点确认损失黄金重量为65公斤,按当日国际金价折算价值约5700万港元。现金损失确认为28700港元及部分零钱。
警方调查与证据收集
香港警方接到报案后,西九龙总区重案组第三队于12时30分接管现场。 forensic人员在工场内部及后巷通道共提取23处指纹样本,采集7个鞋印模具,另在货运电梯控制面板上发现一处部分破损的掌纹。监控录像调取工作覆盖工业大厦全部6个摄像头及周边3处道路监控点。视频分析显示匪徒车辆未悬挂牌照,车厢侧面印有某虚构物流公司标志。匪徒行动期间始终保持低头姿态,其中一人左腿行走时呈现轻微跛行特征。技术部门对监控中人像进行增强处理,初步判断匪徒体型均在160至175厘米之间,使用工具包括德国制液压破拆器械与国产三节撬棍。
黄金市场专业人士指出,65公斤高纯度黄金在黑市流通需经过熔炼重铸,预计匪徒将通过跨境走私渠道将黄金转移至东南亚地区。重案组已启动与海关及国际刑警的数据共享机制,重点监控港澳地区珠宝加工点与贵金属交易平台。工场保险柜型号为2019年生产的"虎牌"双认证柜体,理论上需要密码与物理钥匙同步使用才能开启。技术人员发现柜体锁芯存在陈旧性损伤,推测匪徒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规避了防盗系统。截至9月18日,警方尚未披露嫌疑人锁定情况,但确认已排查工业大厦近期租户记录及离职保安人员名单。
社会影响与争议焦点
这起劫案暴露了香港工业区安防体系的薄弱环节。富恒工业大厦日常仅配备两名年龄超过60岁的保安员,夜班时段不设货物进出登记制度。货运电梯磁卡管理系统自2022年起未进行加密升级,旧版磁卡仍可流通使用。工场虽安装警报装置,但其触发终端设于一层保安室,且未与警方系统直连。香港贵重物品加工行业长期存在保险额度不足问题,部分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而缩减安防投入。根据警务处2023年数据,西九龙地区工业大厦盗窃案同比上升17%,但鲜有企业主动申请警方安防评估。
有观点认为此类案件反映跨境犯罪集团作案模式升级。匪徒从进入工场至逃离现场仅用时17分钟,动线规划与执行效率显示其具备专业训练背景。作案时间选在清晨五点,恰好避开早班人员到岗与环卫作业高峰时段。选择打金工场而非珠宝店,规避了商场安保系统与街头巡逻警力。值得关注的是,65公斤黄金的重量与体积需要多人协同运输,但匪徒未使用任何重型器械或外部接应车辆,说明其事前对工场布局与物资存放位置有精确了解。现场员工反映匪徒未搜查个人财物,说明其目标明确限于大宗黄金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