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和杨子出人意料的离婚了,人们以为柔弱的黄圣依早已在杨子的重压下失去自我,会离不开那个男人,但黄圣依却没有回头。离婚后的黄圣依回到父母家中,在离开很多年后,又变成那个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女儿。
黄圣依的妈妈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婚姻失败的女儿,妈妈很心痛,但母女之间多年以后的相处却需要更多的磨合。
对归来的黄圣依和外孙,独立惯了的妈妈很不习惯原本简单的生活被打破,黄圣依想请保姆,她坚决不同意,在妈妈这样有着疏离性格的高知女性来说,陌生的保姆的进入,意味着自己私密空间被侵袭,这是她无法忍受的。
而女儿归来,拿出她冰箱里过期的食物,说冰箱需要清理,妈妈生气了,她说是女儿非要回来住,这个家当下的混乱是女儿带来的。
黄圣依的妈妈,固执而又强势,她说以前女儿上大学以前的所有事情都是由他们安排,黄圣依就算内心不愿意但也只能服从。这让人心里有些恍然大悟,黄圣依这些年来,原来一直都在试图逃离被掌控的人生,寻找真正的自我!
被规划的人生:强势母亲铸就的完美枷锁
黄圣依的母亲是典型的高知虎妈,她用"精英教育"为女儿打造了一条看似完美的人生轨迹:重点学校、艺术培养、演艺道路……这种掌控式教育背后,是心理学上的投射性认同--母亲将自己对成功的渴望强加给女儿,要求她活成理想中的自己。
这种关系导致致命影响:形成虚假自我,黄圣依从小习惯压抑真实需求,用优秀换取母亲认可。母亲强势介入其生活,导致她既依赖权威,又渴望反抗--这为日后与杨子的关系埋下伏笔。
母亲如今的不适恰恰暴露控制型父母的矛盾,她们希望子女成功,却无法接受子女脱离掌控,哪怕女儿离婚回家,依然对女儿打破控制深深不满。母亲希望女儿拥有一个普通人的幸福人生,但脱离掌控的女儿自己寻找了另一条路,母亲内心的遗憾无法消除。
母亲画的心中的女儿形象,是黄圣依小时候,还在推车里,笑着看五彩的世界。在妈妈的潜意识里,那个时候的女儿,是最乖巧最幸福的样子。而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取出了她外出旅游时准备好的三十年前的旧衣服,母亲的意志又一次被完全违背,母亲和黄圣依走在机场的大厅里,气氛明显压抑而沉默,母亲毫不掩饰内心的不满,哪怕女儿是要给她准备更漂亮的新衣服,她的心里依然只有愤愤不平。
婚姻是重复的悲剧?她掉入寻找母亲替身的心理陷阱
黄圣依选择杨子,本质上是强迫性重复,心理学指一个人惯性地重复童年熟悉的关系模式。
在黄圣依和杨子两人的关系中,其实可以看到母亲的影子:她的决策权被剥夺,杨子被爆掌控了她的经纪合约,公开吐槽她没文化,常常贬低她,就像她母亲一样否定她的自主性。渗透在生活细节中无处不在的情感勒索,不断地以为你好的名义干涉黄圣依的事业和生活,重复母亲的教育模式。
离婚不是冲动,而是迟来的觉醒,当婚姻成为第二个原生家庭时,黄圣依终于意识到--她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
离婚回娘家冲突:一场隐秘的权力斗争
母亲对女儿回归的排斥,暴露出控制型关系的终极真相:心疼但不接纳!高知母亲对女儿的痛苦共情很有限,她更焦虑自己原有的很规律的生活秩序被打乱,母女间的情感隔离很难打破。女儿对母亲生活习惯的指责,其中有着对母亲的爱,但实则上也有多年压抑的反抗,而母亲的强势回击,是为维护权威地位。所以,一边是黄圣依隐忍的沉默,一边是母亲不加掩饰的抗拒。
冲破双重藩篱:她的"叛逆"才刚刚开始
黄圣依的离婚,远不止是感情破裂,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摆脱精神控制的努力。
她的困境代表一类女性成长样本:幼年服从父母规划 ,成年寻找类似伴侣, 觉醒后激烈反抗!
黄圣依要想寻找真正的自我,只有强大内心,不再依附于人,包括父母。她应该搬离娘家、自主决策,这样才能和母亲在保持一定距离上实现真正的亲近。
掌控人生,从背叛开始!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健康的孩子会背叛父母。真正的成熟,是敢于打破他人期待,哪怕对方以爱之名!
黄圣依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有很稳定的情绪,她的内心世界其实很强大,她洞察一切,只是从小到大被服从两字紧紧困扰。她试图逃离,但又跳入了另一个权威感很重的杨子身边。她再一次逃离,却又回到从小就要求她学会服从母亲身边。
母亲爱黄圣依,但是是以她自己的方式,黄圣依也同样爱母亲,也以自己的方式。就像黄圣依要请保姆分担母亲的家务,但母亲根本不需要,她毫不客气地说,是你需要还是我需要?你硬要搬回来跟我们一起住,你们来的这几天垃圾是多的!黄圣依需要真正搬离内心隐藏的家园,她应该创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可以安放下疲惫的身心,可以在这个家里做真正的自己,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和母亲最好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