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的一对兄妹为了验证"能不能复活",竟牵着手从四楼顶跳下。

据悉,这对孩子的父母平日在楼下做小买卖,因为最近孩子要用手机上网课,所以把手机留给孩子使用。谁知孩子却从此迷上了游戏,不仅在游戏中无节制地充钱,还效仿游戏中"飞"与"复活"的设定,便有了从楼上跳下那一幕。

两兄妹虽然最终都抢救了过来,保住了性命,但身体均受损严重,目前治疗费用已经花去22万元。

孩子母亲悲痛欲绝:"孩子要是不在了,我也不能活了"。因为这个意外,让原本经济孱弱的家庭更加困难。巨额的医药费,病重的孩子,压得父母喘不过气来。但意外既已发生,就得勇敢面对,希望这个家庭能够早日渡过难关。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随之衍生出的网游也是琳琅满目。对一些孩子来说,游戏世界缤纷多彩,比起枯燥的学习自然更有趣味。很多游戏为了吸引眼球,加入了"暴力"、"血腥"的成分,为了提高可玩性,还增加了"复活"等神秘因素。

成人对此尚有辨别能力,但对孩子来说,便容易把虚拟与现实混淆。家长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明辨游戏世界的是与非,若让孩子盲目接触,很容易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原本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却因为"疫情下网课"的契机,窥探到游戏世界的多彩,从此身陷其中。这怪谁?怪孩子不懂自制?孩子本身就充满好奇心而缺乏自制力,让其在新奇的事物面前克制自己,确实强人所难。那便只能从游戏平台和父母身上寻找原因。

一方面,游戏平台难逃其咎。一个游戏的推出即使能过审,也并非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娱乐。因而作为游戏开发平台,不仅要明确标注游戏适合年龄,也需要提高准入门槛,尽可能地把不符合年龄要求的玩家阻拦在外。游戏的意义只是在于休闲娱乐,如果最后成为误伤孩子的武器,那意义何在?

其次,很多游戏虚幻味道太浓,虽然能够营造美好的虚拟空间,但是更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从而逃避现实。对此,也应该根据使用者的认知能力进行明确划分,对于容易被误导的受众,严格限制其使用。

当然,内容是否积极向上是更为重要的,不要为了吸引用户,而让游戏中充满误导人们意识的元素,这是游戏开发平台应当重视与自省的。

另一方面,孩子从沉迷游戏到痴迷效仿,绝不是一两天的事。父母直到出事才认识到游戏的危害,可以说与他们的大意脱不了干系。

一些家长对游戏缺乏正确的认知,虽然知道会影响孩子学习,但却没有意识到,游戏对孩子的荼毒会达到操控行为的地步。因为认知不足,心太大,对孩子玩游戏不置可否,殊不知有时候,一时的不负责要用一生来买单。

再者,孩子的无知与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关,这两个孩子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受伤住院为代价,收获了"生命只有一次"的宝贵教训。

但若父母事先就对其进行教育,告知其保护自己、爱惜生命的重要性,在孩子沉迷游戏的时候及时制止,孩子还会做出傻事吗?

很多时候,父母容易用自己的认知来取代孩子的认知,理所当然地觉得孩子会懂。但却不知,孩子懂的前提是父母有教,如果父母没有悉心教诲,最终孩子很可能就以身试险,用惨痛的代价给自己上课。

最后,为孩子塑造一个安全成长的环境,需要家长负起监护职责,并用心教育,让孩子提高认知。同时也需要游戏开发平台承担起社会责任,开发出正能量并有意义的游戏,严格设置准入门槛。通力合作,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