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夏秋交替之际,我国天气舞台并未平静。刚刚送走一波高温热浪,新一轮天气大戏已然拉开帷幕--台风活跃、冷空气频繁南下、强降雨持续铺展,副热带高压悄然调整,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或将迎来一波复杂变化。尤其是15号台风"琵琶"已两次登陆日本,而16号台风"塔巴"正在酝酿之中,极有可能影响我国华南沿海,未来几天广东、广西等地需警惕暴雨侵袭。
秋台风"琵琶"两度登陆日本,强度虽减影响仍在
今年第15号台风"琵琶"作为典型的秋台风,路径曲折、强度多变。尽管其巅峰强度未达超强级别,但凭借庞大的环流系统和充沛水汽,在西北太平洋上一路西行,先后两次登陆日本本州岛南部及四国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秋台风往往具有"脾气怪、路径飘"的特点。由于秋季海温仍高,大气环流处于调整期,台风容易受西风带牵引,出现急转弯或减速滞留现象。"琵琶"的移动轨迹正是如此,一度在接近日本时突然北折,给原本以为"擦肩而过"的地区带来意外风雨。
虽然"琵琶"对我国直接影响较小,但它搅动了整个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格局,为后续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能量支持,也为我国南方即将到来的降雨埋下伏笔。
16号台风"塔巴"即将生成?华南未来一周风雨难避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一个新的热带扰动正在快速发展。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与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FS)均显示,该系统有望在未来48小时内加强为热带低压,并可能于9月6日前后正式编号为第16号台风"塔巴"。
从目前预测路径来看,"塔巴"生成后将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菲律宾吕宋岛进入南海东部海域。受副热带高压引导,其路径逐渐稳定,预计将在9月7日至10日之间逼近我国华南沿海,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以及福建南部等地。
气象模型一致认为,此次台风虽未必发展为超强级别,但由于与南下冷空气形成"冷暖交汇",将带来明显的风雨过程。届时,华南大部、江南东部和南部、云南南部等地将迎来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其中广东中南部、广西东南部、海南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累计雨量可达80~150毫米,个别站点或突破200毫米。
冷空气南下加剧,北方多地断崖降温,秋意渐浓
就在台风酝酿的同时,我国北方也迎来一股较强冷空气。近期,冷空气活动明显增强,新一轮冷空气自西北地区东移南下,导致甘肃、内蒙古西部等地气温"断崖式"下跌。
数据显示,甘肃山丹县单日降温幅度高达17.2℃,体感温度骤降,仿佛"一夜入秋"。与此同时,北方大范围地区迎来降水升级,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西部以及四川盆地、湖北西部、山东半岛等地出现分散性暴雨甚至大暴雨点,多地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局地达80毫米以上。
这场降雨不仅缓解了前期部分地区旱情,也让北方秋意加速蔓延。随着冷空气持续渗透,华北、黄淮乃至华东部分地区气温也将逐步走低,早晚寒凉感愈发明显,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15℃以下,公众需及时添衣保暖,谨防感冒。
更关键的是,这股冷空气还将与南侧的台风外围水汽输送形成"对峙",导致降雨带南压并延长持续时间。因此,未来几天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再到华南沿海,都将处于一个大范围降雨区之中,呈现出"北冷南雨"的典型秋季天气格局。
副高主导未来趋势,台风难成"大气候"
展望后期天气趋势,目前我国东部上空的副热带高压依旧强势,呈带状分布,控制着江南、华南大部地区。尽管受冷空气和台风活动影响,副高会有短暂东退或断裂,但整体仍维持较强态势。
这种环流背景意味着:一方面,高温不会大规模反扑,但气温也难以持续走低,可能出现"降温后反弹"的波动现象;另一方面,台风活动虽趋于频繁,但由于副高压制,路径多偏西,发展空间受限,难以发展出强度特别强的"巨无霸"台风。未来一段时间内,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大概率呈现"小而密"的特点,即强度不强、生命期短、影响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