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俄乌局势,又一次走到了谈判和冲突的十字路口。美方先亮牌,当地时间8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放话说,特朗普和普京的会晤是关键节点,如果不顺利,美国会扩大制裁范围,或者直接上二级关税。同时他还呼吁欧洲站队,一起施压俄罗斯。
有分析认为,其实美方这么做,一方面是给普京心理施压,另一方面也是在对外展示谈判的筹码。贝森特还强调,特朗普会在会晤中明确告诉普京,"一切选项都摆在桌上",意思就是军事、经济、外交全都可能动用。这种说法既是谈判语言,也是信号战。
在这个背景下,普京那边也不含糊,直接甩出六条停战条件,据俄媒《消息报》和《晚邮报》披露,普京提出的条件的核心很直接:乌军必须撤出整个顿巴斯地区,把目前还没被俄军占领的那部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全部交出来。换句话说,就是乌方割让所有顿巴斯的领土,还得承认俄方已经占领的区域是俄罗斯的领土。
普京的逻辑很清楚,就是俄罗斯可以在别的地方撤军,比如苏梅州、哈尔科夫州,但顿巴斯必须拿下。这种"领土交换",其实就是用边缘地换核心地,而且俄罗斯只在相对不重要的战线退一步,保住最想要的战略腹地。
剩下的几个条件,更是直接影响乌克兰的政治和安全体系:非军事化、联邦制改革、永不加入北约、不允许北约驻军和美方单独签协议,以及如果拒绝,就让特朗普停止援助并封锁武器来源。每一条都带着战略目标,几乎没有模糊空间。
从军事角度看,乌军撤出顿巴斯,对乌克兰的防御体系是致命打击,泽连斯基自己也承认,如果顿巴斯失守,乌克兰在第聂伯河以东的防御几乎是零。毕竟顿巴斯不仅是工业区,还是天然的防线,有高地、有防御工事。如果拱手让人,那就是给俄军搭好了进攻平台,几步就能推到扎波罗热州、哈尔科夫州,甚至更西的地区。
所以泽连斯基8月12日接受BBC采访时,直接把话说死:不会从顿巴斯撤出。因为这对俄罗斯来说是战略基地,一旦被占,俄军几年后就能再次发起新一轮战争。他甚至警告,这可能引发"第三次战争"。
有意思的是,就在前一天,英国《每日电讯报》还放出消息,说泽连斯基可能在领土问题上软化,愿意接受部分停火换取控制权冻结。但一天之后,泽连斯基就亲自出来否认,还加了警告语气。这种反转,大概率是因为国内军方和政治高层压力太大,加上俄军在顿巴斯的推进,让他无法在这个时候示弱。
综合消息显示,俄军最近的夏季攻势确实在制造心理压力。路透社的报道说,俄军在顿涅茨克多布罗皮利亚附近突然推进10公里,这是今年以来少有的大规模突破。克里姆林宫前顾问马尔科夫甚至直言,这个突破是给普京送谈判礼物,让乌方在会谈前被动。
更麻烦的是,乌军内部对防御策略的批评越来越多。前亚速营军官公开说,波克罗夫斯克到康斯坦丁诺夫卡的防线一片混乱,所谓稳定的接触线根本不存在。第47机械化旅营长也抱怨,上级在不该进攻的时候硬要进攻,该撤退的时候又不准撤。这些问题叠加,战场消耗就变成了纯损失。
因此,从谈判博弈的角度看,这次阿拉斯加会谈的变量很多。一边是特朗普需要一个外交成果来证明自己能解决冲突;另一边是普京希望在保住关键领土的前提下结束高强度消耗;而乌克兰既怕被出卖,又缺乏足够筹码强硬到底;欧洲想维持安全平衡,但没有决定性话语权。
如果普京的条件原封不动地摆在桌上,乌克兰几乎不可能接受,除非军事形势进一步恶化。美方的制裁威胁,可能是为了迫使普京在条件上松动,但俄罗斯很可能反过来用战场推进来加码要价。双方都在算时间差:谁能在会谈之前让对方的立场动摇。
可以预见,未来几天俄军在顿巴斯的攻势会不会继续扩大,这也将直接影响阿拉斯加的谈判气氛。如果乌军失守关键节点,特朗普可能会用这个现实压力去劝泽连斯基妥协;反之,如果乌方稳住阵地,谈判可能会陷入拉锯。
总之,这场美俄会谈,不只是外交桌上的博弈,而是和战场实时挂钩的动态博弈。谁的军情、经济和政治节奏配合得好,谁就能在谈判中多拿几分筹码。现在的局面是--美方提前亮了制裁牌,普京甩出了停战条件,乌克兰死守顿巴斯,这三股力量,任何一方松手,局势都会立刻改变,就看接下来,各方会做出怎样具体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