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立夏,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立夏时节的养生尤为重要。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总结起来就是"1不睡、2不喝、吃3样、4不宜,帮你平安入夏。

1不睡

"春困秋乏夏打盹",进入到立夏节气以后,随着气温的上升,以及昼长夜短的加剧,这个时候中老年人早上起床比较早,到了炎热的中午会比较疲劳,因此很多人都有午间小睡的习惯。

不过进入立夏节气以后,中老年人午睡的时候要多注意,除了刚吃饱饭后不宜立即午睡外,记得不要和衣而睡,因为这样很容易睡醒后身体疲劳,而且也容易着凉感冒,所以立夏节气来临以后,中老年人午睡的时候,记得脱去外衣盖好被子午睡。

2不喝

不喝冰镇饮料、不喝隔夜茶

不喝冰镇饮料:立夏阳气外发,脾胃却相对虚弱,突然饮用冰水易伤脾胃,导致腹痛、消化不良。建议喝温水或常温酸梅汤解暑。

不喝隔夜茶:夏季细菌滋生快,隔夜茶易变质,可能引发腹泻,尤其绿茶、花茶隔夜后不宜再饮。

吃3样

"立夏吃3宝,安康一整年"

这里的立夏3宝指的是:蚕豆、苋菜、立夏蛋。立夏炎热了吃蚕豆可以补充营养和植物蛋白质、鸡蛋也是补充蛋白质了,立夏节气的苋菜营养足口感也好,这三宝食材吃非常养人哦。

4不宜

一忌:晚睡熬夜,扰乱身体节律
立夏之后,白天逐渐变长,夜晚相对缩短,但这可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晚睡熬夜。中医认为,夜晚是身体各个器官休息、修复的时间。《黄帝内经》中提到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体的生物钟应顺应四季变化。立夏时节,阳气逐渐旺盛,若经常熬夜,就会打破这种自然的阳气生发规律。夜晚本应潜藏的阳气被扰动,容易出现上火、口腔溃疡等症状,长期如此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身体免疫力。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让身体在夏日充满活力。每天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早上 7 点左右起床,让身体顺应天时,健康运转。

二忌:骤减衣物,风寒趁虚而入

立夏虽至,暑热初显,但昼夜温差仍不容小觑。老话说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此时若急于褪去厚衣,只穿单薄衣衫,冷风便会趁虚而入。中医讲究 "避风如避箭",人体腠理在气温变化时开合不调,一旦风寒侵袭,轻则鼻塞流涕,重则引发关节疼痛。尤其是清晨与傍晚,不妨在短袖外搭一件薄外套,待气温升高再适时增减,给身体一个适应季节变化的缓冲期,守护健康防线。

三忌:过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

天气转热,冰镇西瓜、冷饮冰淇淋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可中医认为,立夏后人体阳气浮于外,脾胃阳气相对不足,此时贪凉食冷,就像给 "小火炉" 泼冷水。《寿世保元》中讲:"脾胃者,五脏之宗也。" 生冷食物易凝滞脾胃气机,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与其贪一时口快,不如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粥、山药汤,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养护脾胃,让身体从内而外保持舒适。

四忌:久坐不动,气血运行受阻

立夏时节,人易困倦,许多人一坐就是大半天。但《黄帝内经》早有警示:"久坐伤肉,久卧伤气。" 长时间坐着不动,气血无法顺畅运行,肌肉松弛无力,还会影响心肺功能。尤其是中老年人,久坐后突然起身,极易引发头晕目眩。不妨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拉伸四肢、散散步,或打一套太极拳,促进气血循环,唤醒身体活力,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夏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