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1日,美军"福特"号航母开进加勒比海。美国说是为了"打击毒贩",但实际指向的是马杜罗政府。从目前局势看,美国的部署已经不是警告,除了航母之外,还带着核潜艇和六艘主力舰,连波多黎各都部署了F-35隐形战机,这阵势已经超过了军事警告。面对这种压力,马杜罗没有退让,他公开喊话称,"没人能夺走我们的自由。"一句话,撕破了外交辞令的客套,气氛直接到临界点。

与此同时,委内瑞拉国防部长已宣布进入"全面部署"状态,陆海空三军加预备役部队全部参与演练,甚至动员了玻利瓦尔民兵。这个民兵组织是查韦斯时代留下的遗产,以爱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为号召。马杜罗希望借这支力量,来凝聚民心,也给外界展示委内瑞拉"准备好了"的姿态。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很清楚:利用军事威胁制造恐慌,再配合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让马杜罗政权自己垮掉。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架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降落委内瑞拉境内。据报道,伊尔-76飞行路线一度神秘:从俄罗斯出发,经非洲多国加油,最终落地委内瑞拉。
美国媒体第一时间炒作,说这架飞机与"瓦格纳"集团有关,怀疑运送的是军事物资。俄方没有回应,但随即有议员放话,说"美国可能会感到意外"。紧接着,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茹拉夫廖夫公开表示,不排除向委内瑞拉提供"榛树"高超音速导弹和"口径"巡航导弹。
要知道,过去几年,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的军事合作一直在深化,从苏-30MK2战机到S-300防空系统,俄制装备在委内瑞拉军中占比不小。美军航母刚一出现,俄议员就提到可能提供导弹援助,这个时机几乎是"精准对表"。外界普遍认为,俄方已经在委内瑞拉展开军事技术支持,哪怕不直接派人,也至少能提供维修、培训和雷达支援。

与此同时,中方也予以发声,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已明确表示,中方反对以武力威胁他国,反对破坏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和平稳定。她强调,中委之间的合作是主权国家间的正常往来,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响。这句话分量不轻,尤其是那句反对武力威胁,直接戳到了问题的核心。
说白了,美国以为靠航母和战舰就能吓倒别人,但如今的国际格局早已不是单极世界。马杜罗被孤立的表面下,其实站着一整个"反制联盟"。俄罗斯在军事上提供技术和装备,中国在外交和经济层面撑腰,伊朗则在无人机、电子战等领域给予支持。马杜罗已经向三国发出援助请求,并且分别准备了信函。相关文件显示,马杜罗向普京求助修复苏-30战机和雷达系统,向中国寻求雷达探测设备生产加速,向伊朗请求无人机和GPS干扰器。
这些动作也说明,委内瑞拉并不是在坐以待毙。相反,它在用有限的资源争取外部支援,为的就是撑过这场压力战。对于马杜罗来说,他明白美国这次的目标不是谈判,而是逼政权崩溃。在这种情况下,他不能后退。因此,马杜罗不断强化"国家主权"话题,反复强调"没人能夺走我们的自由"。这种表态既是对内稳定军心,也是向外界传递决心。

那么,美国真的会对委内瑞拉开战吗?目前来看,可能性仍然有限。第一,美国的舆论基础并不稳。民调显示,47%的美国民众反对在委内瑞拉发动军事打击,支持的不到两成。第二,美国现在财政赤字严重、选举周期压力大,贸然开战只会消耗国内资源。第三,委内瑞拉并不具备威胁美国的能力,动武缺乏合法性。特朗普可以制造威慑、搞军演,但真要开打,国会未必买账,盟友也会观望,到头来,只会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