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少有人关注的角落,中泰"鹰击-2025"已经顺利落幕了。而最终双方参演装备的"大合照",则出现了开幕时并未登场的几款装备--轰油-6加油机、攻击-2无人机和米-171Sh搜救直升机,看起来体系作战的烙印,已经深深刻到国内海空军内心深处了。
▲这张大合照的信息还是很丰富的
我们之前就提过,国内出动以歼-10C和歼-11BG两款四代半为核心的机队,对阵泰国标准四代机"鹰狮C/D",甚至还有空警-500的强势加持,占据上风是必然的。泰国空军机队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太多值得国内学习的地方。之所以增派三款新机型出国,把后勤保障、训练模式搞得非常复杂,是将出境军演本身,也作为一场高标准训练来看待。换句话说,"鹰击-2025"最关键的地方并不是和泰国空军交手,而是联合机队跨越上千千米出境这个动作。
▲歼-11BG融合了歼-16和歼-11D的技术,水平其实很不错
在印巴空战之前,外界质疑国产武器性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实战经验。哪怕在印巴空战后,这个问题也只能说是得到缓解,没有彻底解决,毕竟国内确实是有几十年没有经历战火了。与巴基斯坦、沙特等国家在军事领域合作,探索四代半战斗机、超远程空空导弹和反无人机的实战使用,虽然有一定收益,但对于整个军事装备体系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多方位军事演习效果更好,不过翻来覆去就那么多场地,时间一长效果就会下滑。
▲歼-10C在国内空军装备序列里毕竟只是小辈
因此,就现阶段而言,跨境军演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手段。以空中加油为例,由于早年国内只装备少量轰油-6,训练装备数量严重不足,强度自然有限。等到2021年运油-20A成熟后,海空军空中加油体系快速铺开,并借助赴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出境军演的机会,高速成长。到今年四月,国内已经能组织起,包括空警-500和多架歼-10C在内的混编机队,经阿联酋中转赴埃及军演的跨洲际行动,这个发展速度堪称史无前例。
▲赴埃及军演展示的水平相当优秀
中泰联合军演中方编队在早期吃了亏之后,一直都是带预警机的,歼轰-7A虽然性能不出色,但国内为了借鉴空地作战经验,这几年也坚持出动。这次之所以连轰油-6都出境了,是因为国内的远距、陌生区域空中加油经验依然稀缺,任何机会都不愿意浪费。相比之下,攻击-2作为翼龙-2无人机的自用型号,则进一步丰富了机队构成。算上同样接近实战的米-171Sh,中方编队真是把"贴近实战"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米-171Sh价格并不便宜
空军在2019年高价采购米-171Sh时,曾遇到不少质疑。但随着俄罗斯空天军在俄乌战场上,证明了搜救直升机的价值(曾有苏-34飞行员落地仅十几分钟,就被米-8救走的例子。而一名俄罗斯战斗机飞行员战俘,曾创下交换上百名乌克兰普通战俘的纪录)。国内在这块之前一直是空白,但在米-171Sh交付后不久,就出现了基于直-20衍生的搜救型号。这次空军宁愿暴露自己积累不足的短板,将带有特殊标签的轰油-6和米-171Sh送到台前,就是更看重背后的经验,不太在乎其他国家的感受。
▲泰国空军也动用了数量稀少的欧洲EC-225直升机
和大家期待国产战斗机尽快大规模出口不同,海空军早就认识到自己仍然有很多功课需要补,更多的是谋求利用现有条件,解决这些短板。因此,包括苏-30MKK、苏-35SK、苏-27UBK和轰油-6等来源/性能特殊的装备,都还在发挥余热,并没有因为些许不兼容而废弃。历史上无数次经验告诉我们,盲目追求面子往往一无所获,只要实力真正强大,一切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