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释放对华谈判的风声,结果得不到中方哪怕是"客套式"的回应,恼羞成怒的特朗普为何开除华裔官员呢?特朗普明知赢不了对华关税战,为何至今仍不愿意服输?
从客观上来讲,美国正在输掉这场对华关税战。当然,特朗普骄横跋扈的个性,让他无法接受主动对华求和的结果。因此,他近期不断释放对华谈判的信号,希望中方能够主动给他打个电话。不过,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日前就说了句"正在评估",然后就没下文了。那么,谈判被搁置后,特朗普为何开除华裔官员呢?
日前有美媒爆料称:特朗普的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及其副手黄之瀚将被处理和离职",黄之瀚是美籍华人,在特朗普上台后,他被任命为华尔兹的副手。值得一提的是,黄之瀚虽然是华裔,但却是极端反华,之前曾声称:"美国与中国没有共存余地,战争不可避免"。那么,像这样对特朗普"忠心耿耿"的反华政客,为何还要被开除呢?
说到底,黄之瀚就是跟着华尔兹一起"倒霉"的,因华尔兹是不久前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泄密门"的主角,成为美国各界口诛笔伐的目标,在白宫实在待不下去了。因此,华尔兹将被调任到联合国,当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而黄之瀚可就没那么幸运,不管他如何折腾讨好"主子",当他失去利用价值时,就注定了被抛弃的下场。因此有美媒报道称,华尔兹犯下弥天大错,却被特朗普送到联合国当美国代表,而作为他副手的黄之瀚,却被特朗普彻底踢出局,就地免职。
实际上,黄之翰被踢出局,更是特朗普挑起对华贸易战的"牺牲品",有分析认为,"由于上任100天后,黄之瀚在反华方面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终究被特朗普恼羞成怒的炒鱿鱼了"。从这方面来看,说明特朗普在对华战略方面的无奈和焦虑。
当地时间4月29号,特朗普直接在电视专访中"定调"称,"中国每年从美国赚走1万亿美元,如今应该为关税买单"。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他睁着眼睛说瞎话"坚称":中国可能会自行消化这些关税,不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实际上,如果美国人不是用膝盖思考问题的话,看看新闻就应该知道,面对美方高额的关税壁垒,美国代理商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停止从中国进货,要么让美国消费者为特朗普加征的145%关税"买单"。
很多美国代理商显然都选择了后者,因为很多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是找不到其他替代品的。这样一来,因关税而推高的商品价格,由谁来"买单"呢?美媒已经"广而告之"了:以低价著称的多个中国购物平台,已经明显将部分关税成本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大量商品价格在一夜之间上涨数倍,这说明关税成本并非凭空消失,最终还是流向了终端消费市场,也就是由美国消费者掏钱"买单"。
事情都闹到这种地步了,美财长贝森特却仍配合特朗普"说瞎话":缓和关税的第一步应该由中方迈出。换句话说,白宫至今仍在等待中方主动给他们打电话,可能吗?这实际上已经说明一个事实,挑衅中国却遭反噬的特朗普,现在已经恼羞成怒,在解雇华裔官员之后,还想在另外一个领域跟中国打"持久战"。为此,美国制度全变,特朗普还想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有媒体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放弃原来的"分级许可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以政府间协议建立"全球许可制度"。因此,在上月15号,美国商务部以"符合国家和经济安全利益"为名,叫停英伟达的"对华减配特供版"H20芯片以及其他多种同类型人工智能芯片的对华出口。特朗普想干什么?难道他不清楚拜登政府在任时已输掉对华科技战?还想重启毫无胜算的对华科技战火?也难怪,特朗普在对华关税战方面已无牌可打,因此不惜再次打出芯片牌,开辟对华挑衅的"新战场"。
不过,英伟达老板黄仁勋日前提醒特朗普:中国是一个意志坚定、能力超群的国家,全球一半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人员都是中国人,而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是一场"持久战",无法速胜。按照美媒的说法就是:挡不住中国的科技进步!相反,可能会让美国芯片企业因此损失惨重。
黄仁勋日前企图提醒白宫,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落后"。而限制英伟达芯片的对华出口,很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芯片的竞争力。原因是"过去几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显然,特朗普在谈判被搁置后,企图通过从芯片领域找新的突破口,将中国逼到谈判桌前。但问题是,黄仁勋的有关表态,已经证明特朗普这招只会让美国芯片企业失去中国市场。事实正如中方所言:"这种行径阻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最终将反噬自身,损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