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普涨、挂钩激励、高龄倾斜,全国1.5亿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本月将迎来"21连涨"后的首次补发。

7月24日起,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安徽等多个省份密集发布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标志着全国养老金调整进入实施阶段。

根据人社部和财政部此前发布的政策,今年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惠及2024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的约1.5亿退休人员。

各省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所有省份均要求在7月31日前补发到位,其中上海企业退休人员最早将于7月28日领到补发金额。

01 全国调整框架

此次养老金调整是国家自2005年建立正常调整机制以来的**第21次连续上涨**。根据两部委通知,调整范围覆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体现制度统一。

定额调整体现公平普惠,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增加相同金额。

挂钩调整强化激励机制,与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双挂钩,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

倾斜调整突出重点关怀,70周岁以上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及企业军转干部等群体获得额外增加。

通知特别强调,此次调整将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各省在制定方案时均贯彻这一原则。

02 省份方案差异

截至7月26日,已公布方案的省份呈现区域化特点:

山东省首创"四涨法"表述:普涨(定额27.3元)、按比涨(养老金基数0.56%)、按年涨(分段计算工龄价值)、高龄涨(70岁以上基础增加30元,每多一岁再加2元)。

上海市定额调整达50元为目前最高,挂钩调整中缴费年限部分设7.5元保底,高龄倾斜按70岁、75岁、80岁分档增加25元、35元、45元。

江苏省定额调整31元,政策明确"坚持控高抬低,向较低水平群体倾斜"。

福建省挂钩调整力度较大:按养老金基数0.66%调整,缴费年限每年增加0.7元,同时对年度内满70周岁者额外增发40元。

安徽省高龄倾斜分层最细:90周岁及以上每月增加70元,对当年达70、80、85周岁者设有保底金额。

03 典型案例分析

具体到个人,养老金涨幅差异显著:

山东一位72周岁退休人员,工龄40年,原养老金8000元。调整后每月增加126.6元,其中:定额27.3元+养老金挂钩44.8元+工龄挂钩20.5元+高龄倾斜34元。

江苏张先生(72岁,养老金4200元,工龄35年)预估增加170元:定额55元+工龄挂钩63元(35年×1.8元)+养老金挂钩42元(4200×1%)+高龄倾斜10元。

对养老金3000元、缴费15年的企业退休人员,在2%总涨幅背景下月增100元难度较大。参考浙江2024年方案(当时全国涨幅3.8%),同类人员仅增加73.3元。

04 政策特点解读

今年养老金调整呈现三大新特点:

强化区域均衡。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定额调整达50元,中西部地区则通过提高定额标准缩小差距。

激励长期缴费。各省工龄挂钩标准普遍提高,福建工龄单价达0.7元/年,山东对46年以上工龄者给予0.8元/年的高系数。

高龄关怀加码。多地增设高龄补贴,山东70岁以上基础增加30元,上海80岁人群额外增加45元,安徽90岁以上老人每月增加70元。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实际涨幅可能突破2%。江苏、安徽等省在方案中明确"控高抬低",通过提高定额标准保障低收入人群绝对增加额。

05 社会影响与发放安排

养老金作为绝大多数退休人员的核心经济来源,连续21年上调彰显国家对老年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决心。在经济增速趋缓背景下维持2%增幅,体现民生支出刚性。

城乡居保同步提升。上海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增加65元,调整后达1555元/月,企业退休人员与城乡居保人员分别于7月28日、29日发放。

各省正加紧落实资金保障,福建要求7月31日前发放到位,安徽开通网站、APP、12333热线等多渠道查询服务。退休人员可关注本地社保部门通告,及时掌握发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