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5月,一封由美国国会议员联名签署的信件悄然送抵五角大楼,信中没有半句客套,只有赤裸裸的警告和令人心惊胆战的数据。他们直言道,如果美军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在战火燃起的最初几天,美军可能损失高达九成战机,几乎是一开场就被掀翻棋盘。
这封信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某些政客的危言耸听。它的背后,是美国多轮兵棋推演的真实结果。这些推演以中美台海冲突为背景,精确模拟了若干种可能的战场态势,所抽取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推演模型,都是基于美军现有部署与中国不断升级的远程打击能力。
嘉手纳、安德森--这些名字曾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最具威慑力的军事存在。如今却仿佛成了"活靶子"。嘉手纳空军基地,两条超过3000米的跑道、部署着超200架战机、超2万美军,却几乎没有足够的加固掩体。关岛的安德森基地虽然远离大陆,但中国导弹射程早已覆盖至此。
中国火箭军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彻底打破了美军对基地安全的幻想。兵推数据显示,东风-17、东风-26等导弹具备高超音速和高精准打击能力,能够对美军基地实施"饱和攻击"。
所谓的"爱国者"、"萨德"这些高昂的防空系统,面对成百上千枚导弹如蚍蜉撼树,根本防不胜防。2023年1月,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了一份引发轰动的兵推报告,他们模拟了2026年台海冲突的24种可能情况。
结论虽显示美军与盟友可勉强阻止解放军登陆台湾,但代价惨烈。光是美军就损失200到400架战机,损失最严重的并不是空中交战,而是飞机尚未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
2023年8月,一轮新的兵推再次警醒五角大楼。模拟中,中国第一波打击就锁定了冲绳、关岛、日本本土、甚至菲律宾临时机场。24小时内,美军包括两艘航母在内的10至20艘军舰被击沉,空军几近崩溃,数千官兵阵亡。美方将这一结局称为"惨胜",但更像是"勉强喘息"。
这场兵推也点出了一个核心问题:美军在印太地区的部署过于集中。尤其是空军基地,大部分飞机露天停放,虽然利于维护,但一旦开战,便是导弹的"集装箱"。中国的做法则截然不同,据美方评估,中国在东南沿海建设了超过400座加固掩体,而美军在整个印太地区仅有22座。
不仅是CSIS,兰德公司、Stimson中心等智库也纷纷发出警告。他们指出,美军在亚太的基地缺乏"生存韧性",一旦遭受导弹密集打击,将陷入瘫痪。2024年底Stimson的报告更是指出,即便不考虑后续打击,仅第一波攻击,就能让美军前线机场瘫痪数天甚至数周。
这种局面,早在2020年伊朗袭击美军驻伊拉克基地时就已预警。那次袭击仅十几枚导弹,就让美军防空系统露出破绽,导致跑道瘫痪、设施受损、大批士兵出现脑震荡。而中国导弹的精准度、速度、规模,远非伊朗可比。
台湾专家也在密切关注这些兵推结论。前空军将领张延廷指出,现代战争中攻击机场的手段层出不穷,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的精度越来越高,大型军机如B-52若无机库保护,几乎是"肉眼可见的目标"。
就连郭正亮也直言:没有足够的加固机堡,战机根本飞不起来。更令人震惊的是,美军虽然意识到问题,但实际建设进度却令人咋舌。
空军部长曾宣布将在亚太基地建设新一批"保护性机堡",结果却采购了280座毫无防御能力的简易机棚。这些机棚甚至无法抵挡碎片弹片,更别说东风导弹的直接命中。
岛内媒体报道称,这件事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利益输送。一些政客借"加固基地"的名义推动采购,而承包商与军队高层早已暗中勾连,把纳税人的钱变成一顶顶华而不实的"遮雨棚"。而美军战机仍赤裸裸地暴露在卫星与导弹瞄准之下。
从2021年开始,美空军就进行了一系列兵推,甚至设定了2030年后的假想冲突。在模拟中,中国甚至以生物战开局,然后导弹铺天盖地而来,美军基地瞬间陷入瘫痪。空军司令不得不承认:"我们会输得很快。"
2024年10月,台湾报告称,中国军方出动153架军机围岛演习。这不是简单的"展示肌肉",而是实战级别的威慑测试。中国军机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调动、编队、打击模拟,显示了解放军对战场节奏的高度掌控能力。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在2023年也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美军应当将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结合使用,提升跑道快速修复能力和基地分散化部署水平。但现实是,预算有限、执行缓慢,美国军方"说得多、做得少"的老毛病依旧没改。
2025年7月,美陆军太平洋副司令公开承认,在对华全面冲突的兵推中,美军损失"令人难以接受"。这一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数以百万计的美国网友开始质疑政府是否低估了中国的军事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却不断推进实战化演训与武器更新换代。火箭军的导弹种类愈加丰富,海军舰载远程打击能力不断增强,空军在高超音速技术上取得突破。整个解放军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令人生畏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网络。
美国媒体Air Force Magazine在2024年指出,美军战术飞机数量已经出现"净负增长"。过去几年,战术飞机减少超过100架,而中国却新增300余架。潜艇数量减少、主力舰只缩减,甚至稀有金属供给92%依赖中国,一旦爆发冲突,美军后勤线将被直接掐断。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中国导弹威胁,美军仍然寄希望于昂贵的拦截系统。例如THAAD系统,每枚拦截弹价格高达千万美元,而中国导弹一轮齐射可能消耗百余枚弹药。美军在伊朗冲突中仅拦截作战就耗掉14%的库存弹药,面对中国的饱和攻击,根本撑不住半小时。
在如此严峻的局势下,美国终于拨出11亿美元预算用于印太基地加固工程。但美方智库指出,关键不在于"创新",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科技"。他们列出17项防御优化方案,若落实,可让中国战机损失率提高70%。
但问题是,美军内部的腐败与利益链条深深制约了建设效率。五角大楼自己都承认,每年高达61%的军费无法审计,资金流向不明。美军表面上在加强防御,实际上只是"换个方式烧钱"。
如今的美军,已不再是昔日那个不可一世的"全球宪兵"。兵推一再告诉他们:如果继续固守西太平洋的老旧基地体系,与中国开战的第一天,他们就可能失去制空权、失去补给线、失去战略主动权。
开战即瘫痪,战机九成都飞不起来,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美军自己模拟出的结局。而中国,正是以坚实的国防建设和不断升级的远程打击能力,牢牢把握住主动权。
如今,美国军方和政客是否会真正正视这个问题,还是继续纸上谈兵,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战略清晰有力,国防体系日益完善。美方若执意挑衅,等待他们的,不会是胜利的号角,而是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