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伏,"不怕中伏淋,就怕中伏晴",啥意思,下雨和晴天有啥说法?

"大暑不可避,微凉安所寻",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来到了大暑节气。大暑节气,可以说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此时烈日灼灼,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烈日的炙烤之下。

外面繁茂的树木被晒的无精打采,没了往日的生机,许多树叶都晒蔫了。马路也晒的发亮,细细看去仿佛有热气蒸腾。偶尔有一阵微风拂过,也不是凉风,而是热浪。此时,除了空调房,竟找不到一处凉爽的地方。

看着外面那毒辣刺眼的日头,我是轻易不敢出门的。热了这么久,也不知道这炎热酷暑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翻开日历一看,今天已经是7月30日了,竟然刚好是进入中伏的日子。难怪今天一早起来,拉开窗帘,就莫名感觉窗外的太阳又烈了几分呢。

中伏:是三伏天之中最热的一伏,进入中伏之后,集中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次数最多,时间最长。这一时期的气候最大特点就是气温高、湿度大,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超30℃以上,还有不少地区气温超40℃。再加上经常出现雷阵雨,这雨来去匆匆,雨一走太阳继续发挥着它的热量,很快刚刚下雨的痕迹就被抹掉了。也正因如此,进入中伏后,闷热感明显上升,导致人的体感温度也比实际气温要高,热的不行。此时除了空调房,哪里都是"桑拿房"。

老话说"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此时对于我们人来说,这段时间是非常难熬,但是对于农作物来说,这种气候确实十分有利的。到了此时,气温达到了一年最高,阳光充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的速度此时也是最快的。农作物生长快,我们的田间管理就忙碌起来了;除草、捉虫、施肥、查看田间水源的排灌等等。尤其是尤其有些地方还有需要种植双季水稻的,一年中最紧张、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已拉开序幕。

今天就是中伏了,农作物也迎来了生长最快的时候了。老话讲"不怕中伏淋,就怕中伏晴",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中伏当天的天气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不怕这天下雨,但是却害怕这天出现大晴天,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一起来看:

中伏晒得凶,秋后一场空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中伏到来的时候,出现了大晴天,当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晴空万里,毒辣日头炙烤着大地,那么则预示着这种高温炎热的天气可能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降雨天气会非常稀少。

如此一来,田间土壤的水分很容易被蒸发掉,出现快速干旱的情景,而农作物也因为没有足够的雨水浇灌,导致生长停滞,快要结籽的农作物也因此颗粒不饱满,等到秋收的时候,粮食产量降低,一年的辛苦几乎白费了,忙来忙去,到头来竟是一场空。

中伏雨涟涟,遍地是黄金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中伏到来的时候,出现了下雨天,当天雨水绵绵降落,那么说明此时暖湿气流活跃频繁,降雨条件好。也就预示着后续伏天里降雨天气比较多,雨水充足,田间农作物不用担心缺水了。

此时正是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连绵雨水,能将土壤浇透,改善土壤墒榷,给农作物提前充足的水分。在温度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雨水能跟的上,如此一来,农作物能生长的特别好,结籽的颗粒饱满,等到秋天的时候,会发现田间农作物金灿灿的一大片,就好像黄金一样漂亮珍贵。

从上面农谚来看,如果在中伏这天出现了大晴天,日头毒辣,天气炎热,那么预示着后续也大多是这种天气,如此会使得农作物因缺水而停滞生长。相反,如果这天出现了降雨天气,雨淋淋的,那么则预示着后续伏天里雨水充足,农作物长势会非常好,秋天迎来大丰收。

这因如此,也就有了"不怕中伏淋,就怕中伏晴"这句话了。这短短几个字,就表明了中伏期间的雨水对于农作物的重要性,农民对丰收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