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说是最好结果,勒庞却说这是举手投降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5%关税是我们能争取最好结果。"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洲的协议是所有协议中规模最大的,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协议。"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金正官:"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不再延期,不再有宽限期。8月1日,关税就确定了。"
······
不同的声音,各式的表态,都在说一件事:特朗普的关税战似乎柳暗花明。
现在就连欧洲也"跪"了,欧盟领导人主动前往苏格兰,到特朗普私人高尔夫球场登门谈判,并砸重金,以7500亿美元能源合同和额外6000亿美元的投资,换来了15%关税的谈判结果。
冯德莱恩一句"15%是我们能争取最好结果",凸显欧盟在强势的美国面前,那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在双方共同见记者的时候,冯德莱恩还试图吹捧特朗普,称他是一个"强硬的谈判者和交易者",而这时特朗普插嘴强调"也公平",但很快又补充说"那其实并不重要",引得现场媒体大笑。
确实,这场谈判是不公平的,冯德莱恩形容与特朗普的谈判最终结果"令人满意",但欧盟内部真的满意吗?
要说欧盟该高兴吧,确实,这比之前特朗普之前威胁的30%要低,虽然付出巨大代价,但好歹是稳定了市场,保护德法等国汽车等关键制造业。
要说欧盟不高兴吧,欧盟有27个成员国,但15%的税率却比英国和美国达成的10%的税率高出5个百分点,也难怪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直言:协议既不令人满意,也不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的议会党团领袖勒庞更是声称:美欧贸易协议是欧盟政治、经济和士气的三重惨败,"这是法国工业及能源和军事领域的投降书"。
进度条推进6/200,
特朗普又准备写信了
截至目前,美国和6个国家或经济体达成了初步协议,欧盟的税率敲定在15%,英国是10%,越南是20%(但其"转运"商品的税率是40%),日本是15%,印尼和菲律宾是19%。当然,协议中不止包含关税还有很多附加条件,也是这些国家要承受的。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与"解放日"特朗普宣布的向200多个国家或经济体加征关税还相差甚远,随着美国对其他国家暂缓加征关税的窗口期进入最后几天倒计时,特朗普加速施压,这次的招数还是写信。
特朗普25日表示,将在一周内发出信函,信函大致意思是:"你要支付10%,你要支付15%,你可能会少付一点。"特朗普的意思是,这些信就是协议,"这基本上就是(他们与美国之间的)合同。"
当然,也还有得谈,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将不再延长8月1日的加征关税期限。不过,卢特尼克还表示,即使在关税生效后,特朗普总统仍然愿意继续谈判。
马上要谈的是韩国。7月25日被美国放了鸽子之后,韩国一直在等待与美国的谈判。原定2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韩美关税谈判因美方临时通知突遭取消,令韩国政府震惊不已。为了这次至关重要的谈判韩国上下严阵以待,韩国总统室于25日、26日连续两天召开贸易对策会议,总统李在明更是放弃周末,持续听取相关汇报。
据消息人士透露,韩国已经不再将农业市场的开放作为筹码,而是转向承诺从美国进口更多能源和农产品,试图复制日本对美5500亿美元投资的模式。另据韩联社28日报道,韩国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提出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造船方案。据悉,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金正官25日在纽约会晤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并向美方介绍了"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ke American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的项目,项目的英文缩写为MASGA。卢特尼克对此作出较积极的反应。
当地时间7月24日,在美国华盛顿,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金正官(右)同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举行会晤。
但时间太紧张了,由于美中关税谈判定于28日、29日举行,留给韩国的时间实际上只剩两天。有消息称,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具润哲和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将于31日举行谈判,有韩国机构预测,若韩国被征收25%的对等关税,实际GDP最多将下滑0.4个百分点。
美国与印度的谈判陷入僵局。8月1日关税大限逼近,但美国谈判团队将于8月下半月才访问印度,两国无法在8月1日前达成最终贸易协议已是板上钉钉。当前双方在农产品等核心议题上的分歧依然明显,印度要求在纺织品、鞋类、汽车零部件等优势领域获得更好条件,美国则坚持要求印度在玉米和大豆等农产品上作出让步。有分析认为,面对5·7印巴冲突中的不利结果,为避免其反噬国内政治,莫迪政府不可能在经济上再轻易示弱。
美国与加拿大的谈判也还没结果。面对美国征收35%关税威胁, 加拿大总理卡尼7月10日曾表示,加方将坚定维护本国从业者和产业的利益,将把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期限延长至8月1日,即美方关税起征日。但半个多月过去了,虽然期间加拿大官员在华盛顿与共和党参议员举行了一系列会谈,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23日晚还与加拿大负责美加贸易事务的部长多米尼克会面,但还是没有达成协议,特朗普表示,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目前不是政府的重点,
"我们与加拿大的谈判确实不太顺利""我认为加拿大的情况可能是直接支付关税,而不是真正去谈判。"加拿大总理卡尼近期也淡化了与特朗普在8月1日前达成协议的预期,称加拿大不会为了达成协议而接受一份糟糕的协议。
巴西更是没给美国留面子。特朗普威胁8月1日起对所有巴西产品征收50%的关税,还要求巴西停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司法调查,引发巴西国内不满。当地时间24日,巴西总统卢拉表示,面对关税问题将捍卫国家主权并保护巴西利益,同时希望他国尊重巴西内政。卢拉强调,巴西不会容忍任何"侮辱和恐吓"。
巴西民众示威,抗议特朗普威胁对巴西征收50%关税。
"不团结的人,会被分别绞死"
有媒体分析认为,随着谈判期限迫近,特朗普政府倾向于采取各个击破策略,以推动更多国家尽快与美方签订协议。彭博社评论,特朗普近期常在对方国家尚未表态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致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关税信函,将之标榜为"协议成果",并暗示无意开展拉锯式谈判,但实际上仍为相关国家留出降低税率的协商空间。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外界呼吁要团结。在美国与欧盟达成协议后,英国《金融时报》引述欧洲一位外交官的话:"他是校园里的恶霸,我们没有和其他人一起反抗他。不团结的人,会被分别绞死。"
欧洲政策中心智库的里克勒斯也表示:"事后看来,欧盟如果在4月份对美国采取强硬措施,与中国联合抵制美国上调关税,那将对市场和特朗普造成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