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受强降雨影响,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突发山洪,洪水淹没房屋,300多人被困。29日上午,武警北京总队机动某支队接到转移安置命令后,跨断路、趟激流、穿林地,艰难挺进孙胡沟村,全力转移被困群众。
孙孝健一行武警官兵徒步挺进孙胡沟村(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 摄)
29日下午1点30分左右,武警北京总队机动某支队一行16人在社会志愿者车辆的接驳下,来到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进村口的位置。中队长孙孝健告诉中国之声,先遣部队十余人上午11点左右已经到达孙胡沟村,他们通过对讲机实时了解情况。
孙孝健:我们先遣分队已经进行初步勘察,我们是最后一批进来的,准备把受困群众解救出来。
记者:从下车的位置到村里大概有多远?
孙孝健:七八公里。
受强降雨影响,通村的道路多处被冲垮,从村口往里徒步不到一公里,就遇到了涉水难题。
武警官兵排成一列,在牵引绳的帮助下有序通过及膝深的湍流(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 摄)
十多米长的河道,水流湍急,没有助力很难过去。不过,先遣部队中有消防救援人员在一侧崖壁上提前设好了牵引绳,后续救援力量得以靠绳索顺利前行。
跨断路、趟激流、穿林地,训练有素的武警官兵仅用不到一小时就突破近十公里的崎岖山路,与先遣队伍会合。
武警北京总队机动某支队大队长何洪星说:"目前了解到村里有334人,以老人小孩居多。我进来的时候跟驻村的村干部对接了解了情况,孙胡沟村比较分散,人口很多。我们从村口走到这里近十公里,路全塌了。现在有一部分人需要担架,我们和消防配合协助把人员运出来。"
记者:用担架运送人员,单程需要多少人力?需要多长时间?
何洪星:有过河的地方,有坡需要爬,路况非常难走,没有三个小时肯定运不出去。
下山转移路上趟水路段,武警官兵都接续把群众背过河(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 摄)
进村路上,记者注意到有自行下山的村民。
自行下山的村民带着自家宠物在一处阴凉地歇脚(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 摄)
孙胡沟村包村干部池明星告诉记者,部分有能力的村民已经自行下山,留下的300余人29日当天都要依靠救援力量转移出去。
池明星:老人比较多,需要搀扶、抬的近50人,现在已经转出去五分之一了,300人中有自己出去的。这个点位还有6个人,这6个人转移完,这两个村就没人了。
记者:孙胡沟共有多少个自然村?
池明星:9个,基本都在一里地左右。
记者:最远能到多远?
池明星:从现在这个位置到村里有5公里。我们是逐村往外推,把村民转移走,后续力量上来,一点一点能往上顶。能走的我们都鼓励搀扶,实在不行的只能抬。
消防救援人员先行用担架将受困群众抬下山(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 摄)
下午2点30分左右,短暂休整后,中队长孙孝健一行16人开始将受困人员转移下山。其余力量则继续向前摸排剩余村子的情况。
孙孝健表示:有6名被困群众,其中3名行走不了的需要用担架抬。我们一行16人准备把他们解救出去,和消防部门通力协作,把任务完成好。
遇爬升路段需要十多名武警官兵合力抬升轮椅(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 摄)
担架、轮椅、肩背,孙孝健一行人几乎面临了所有下山的难题。面对崎岖的道路,他们只能选择缓慢前行,可即便再小心,仍会面临各种未知的风险。
抬轮椅行进过程中武警官兵需要接力完成转移(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 摄)
抬轮椅的过程中,有战士被轮椅的轮胎辐条划到了手指,仍咬牙坚持。
孙孝健:手抬的时候不要摸轮胎啊!
记者:目前我看到转运过程中有些难处。
孙孝健:主要是因为路被山洪冲垮了,但我们能克服,保证把人民群众送到安全地方。
武警官兵去时还是湍流的路,再回来已被土石填平(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 摄)
傍晚6点,经过近4小时的转移,孙孝健带领队伍将6人顺利带到孙胡沟村进村路口的接驳点。下山途中,还遇到了部队前来支援孙胡沟村的百余人救援力量。
孙孝健表示:"还有100多名群众困在山里,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他们安全转移。前面已经有二三十人的队伍在陆续转移群众,我们马上要去接应他们。看到有队伍上来之后很高兴,尤其我们下来跟他们会师的那一段路,感觉心里更有底了。"
深夜,武警官兵的头灯照亮了转移救援的路(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截至今天凌晨1点30分,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受困群众,年纪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4个月,已全部转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