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春航空展落下帷幕,在航展中一架座舱被铝板封死的歼-6战机引发全球关注,这也是流传了20多年的"歼-6无人机"首次获得官方证实。要知道,这架歼-6可以算是"老古董"了,早在50年代就已退役。

歼-6无人机

歼-6变废为宝堪称解放军"点石成金"的代表作,通过拆除机炮、弹射座椅等设备,可以大幅减重,给战机加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与地形匹配的导航系统,将退役战机魔改为无人机。而早在1995年首架魔改的歼-6就已试飞成功,足见解放军技术储备的深厚。

值得一提的是,歼-6无人机正式亮相后,就有军迷们将歼-6与台海场景联系起来,将其称为"收台利器"。事实上,歼-6无人机之所以被称为"收台利器",核心在于其3大不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就是极致的性价比。单架改装成本仅80到200万元,不足现代无人机的十分之一,远低于台军"爱国者-3"导弹数百万美元的单价。拆除多余设备后,载荷能力可提升数倍,无论是搭载弹药、反雷达导弹或是电子干扰舱,还是化身超音速巡航导弹都可以。在战场中,极高的性价比往往让对手陷入"拦截则经济崩溃,不拦截则阵地被毁"的两难境地。

无人机作战集群

其次,庞大的库存足以支撑起集群作战。解放军封存的歼-6数量高达数千架,按现有技术可实现大规模改装。《解放军报》曾指出,歼-6总共生产了5000多架次。在战斗场景中,这些无人机可组成"蜂群"实施饱和攻击。

通过高空梯队充当诱饵暴露敌方雷达位置,低空梯队释放箔条制造干扰,自杀式攻击梯队直扑机场、防空阵地等关键节点。台退将栗正杰曾透露,两三千架无人机足以耗尽台军防空导弹库存,现有防御系统根本无法招架。

最后,多任务适配性也是歼-6无人机的一大优势。除直接攻击外,歼-6无人机还可以承担靶机任务,为防空部队提供实战化训练支撑;也能作为电子战平台实施信号压制,或通过预设航线依次攻击独立目标,形成多层次打击。

歼-6

而且,歼-6无人机1.3马赫的飞行速度,能大幅缩短敌方防空反应时间,700公里的作战半径更是完全覆盖了台海及周边区域。

更重要的是,在作战体系中,歼-6无人机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可以与先进装备形成"高低搭配"协同作战。当数千架无人机发起集群突击,有效消耗对手防空火力时,也为歼-20等隐形战机开辟了安全通道。

这种作战模式彻底改变了"战机冲锋在前"的传统战法,将飞行员的伤亡风险降至最低,真正实现了"无需亲自出马"即可掌控战场的主动权。放在"台海有事"的场景中,真到了那个时候,解放军也可兵不血刃收复台湾。

总之,歼-6无人机的公开亮相,本质是解放军的"阳谋"。它用最朴素的改造思路证明,武器只是作战的工具,而真正决定战争的是人,解放军的智慧足以构建起让"台独"势力胆寒的防御与打击体系,这些"变废为宝"的无人机,同样是维护台海和平的坚实后盾。解放军会将"台独"的任何分裂企图扼杀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