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电影市场"冰火两重天",尤其是《蛟龙行动》等大片票房不及预期,博纳影业蛇年交易首日跌停,令投资者非常郁闷。
曾凭《长津湖》叱咤春节档的博纳影业(001330.SZ),今年却因《蛟龙行动》票房疲软(截至发稿票房破3亿元),股价开盘跌停,总市值缩水至74亿元。
《蛟龙行动》的失败,也意味着博纳的"大片"战略,在今年遇到滑铁卢。
纵观博纳过去10年的票房战绩,基本都是围绕着"主旋律大片":《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山河海三部曲"56亿元,《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决胜时刻》"骄傲三部曲"50亿,《长津湖》《无名》《中国医生》"胜利三部曲"120亿元。
1月23日晚间,博纳发布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亏损额为6.37亿元~8.81亿元;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亏损额为7.48亿元~9.89亿元。这也是博纳影业自A股上市以来连续亏损的第三年。
财报显示,2022年~2023年,博纳影业实现营收20.12亿元、16.08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5.60%、20.06%;净亏损分别为7551万元、5.526亿元,同比扩大120.82%、631.86%。
据拓普数据,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为425.02亿元,较2023年下降22.06%。同期,博纳影业旗下影院票房收入为7.20亿元,较2023年下降31.20%,下降幅度高于行业。
除了业绩连年下滑,博纳影业"大存大贷"也被质疑。
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17.16亿元,债权投资为19.63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为15.71亿元。有息负债方面,公司短期借款为7.4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2.72亿元,长期借款为17.15亿元,合计37.29亿元。
公司债权投资中的绝大部分为存放在银行的内保外贷一年期以上定存及利息。有业内人士提出疑问,海外业务占收入的比重并不算高,为何博纳影业还要将大额资金进行内保外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