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持续了一年的俄乌冲突给世界各国军队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在这场冲突中,无论是俄军使用的战术战法还是乌军所采取的进攻、防御策略,都深深吸引了世界各国军队的目光,这其中便包括俄制装备率高达70%以上的印度军队。
印度《国防新闻》发文称,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俄乌之间的这场冲突已经动摇了不少旧的军事发展观念,印度空军和陆军应该从这场战争中俄军和乌军各自的得与失中吸取教训,从五个主要战术要点进行反思与检讨,才能有希望在可能爆发的冲突中打赢潜在对手。
印媒提到的五个战术要点分别指的是:第一,印度必须在国防上做到自给自足;第二,未来战争不可能"短暂、迅速";第三,脚踏实地,发展常规火力;第四,无人机具有优势也有局限性;第五,印军需要制定统一、环环相扣的作战策略。
其中,第一个战术要点的主要内容是,印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大幅度增加国产武器的采购率,以避免战时供应链遭到他国的牵制和摆布。印媒认为,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就连地大物博的俄罗斯都开始向他国寻求弹药、军需品等物资,这充分说明了发展高水平能够自给自足的供应链对于一个军事强国来说非常重要。2019年,印度陆军总司令比平拉瓦特将军曾表示,当前印度陆军的武器储备只能支持印军在北部和东部边境进行30天的激烈战斗。因而,在这一背景,未来印度政府只有大力推动各种设备和弹药的本土化,才是最为正确的发展方向。
也只有这样,印军才有可能在一场长期的、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中打赢战争,这与印媒所提到的第二个战术要点遥相呼应。印军高层普遍认为,原本可以速战速决的俄乌冲突至今已成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局部冲突。从印度目前所面临的军事压力来看,不排除未来印度卷入一场持久性、高强度战争的可能性,因而印军的下一个发展重点便是进行战争物资的储备。
第三个战术要点中的"常规火力,脚踏实地"指的是,俄乌冲突证明,由于战争的持续,目前俄乌双方对于高成本、高科技武器的使用率已不像早期那般频繁。相比之下,以坦克、火炮等为代表的老式常规火力装备日益成为了俄乌战场上使用最频繁的武器。因此印度军队应该及时检讨此前印度陆军总司令提出的"20世纪军事标志"正在消失的理念,脚踏实地的发展常规火力。
第四个战术要点则重点围绕着现代无人机的作战用途进行讨论。印媒认为,尽管乌军在战争初期巧妙的利用土耳其TB-2攻击型无人机击毁了大批俄军装甲部队和炮兵阵地,俄军也在战争后期利用伊朗无人机攻击了乌克兰的许多重要设施,这让许多军事专家误认为,无人机的使用能够彻底的改变现代战争的进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代防空系统的作用下,俄乌双方发射的大部分无人机均被击落,这说明了无人机这种新式武器必须在对方防空火力不强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巴基斯坦,其领空范围内都部署有大量的现代化防空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武装无人机很难在与中国、巴基斯坦的高强度冲突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过考虑到,现代防空导弹的发射成本是无人机的7,因此印度未来还需对无人机的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
最后一个战术要点则是从军队体系方面进行反思,印媒认为之所以俄军的进攻会遭受挫折,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俄军没有在装甲纵队、火炮力量、防空力量、空中力量和后勤之间建立一套完整的沟通机制,这直接导致了战争中俄军各军种之间出现各自为战的场面。比如在许多关键性战役之中,由于担心平民的伤亡,俄空天军并没有及时轰炸乌军的重要军事设施,这给俄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造成了极大的风险。除此之外,当俄军装甲部队攻入重要地域时,他们又出现了没有多少步兵可以支持他们继续前进和坚守阵地的问题。因而,未来印度军队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沟通机制,以确保战时各军种之间能够实现协同作战。
从这五个战术要点的有关内容来看,印度方面对于俄乌冲突的得与失以及经验、教训总结的还是挺到位的,因而印媒自信地认为,只要印军能够从这五个战术要点进行检讨和反思,并加以改进,就有希望在边境地区打赢一场高强度、持久性冲突。不过,结合着印军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短期内印军很难在这五个战术要点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首先,对于"装备国产化"这一口号,印军从上世纪一直喊到了现在,但由于国内技术的不达标以及采购成本较高的原因,目前印度海、陆、空三军装备的主力装备大部分都是采购自海外。而且按照印度国防部的采购计划,未来还将从俄罗斯、美国、欧洲国家、韩国采购大批战斗机、坦克、直升机、自行火炮等装备,因而,对于实现装备高度国产化这一目标,印军目前依旧是处于任道而重远的状态。
相比之下,尽管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也从海外引进了大批现代化作战装备,但在军工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目前我军装备的主力作战装备的国产率已达100%,这是印度军队可望而不可求的目标。
其次,在装备发展领域,印媒主张加大常规火力的发展力度,并对无人机的发展进行相关取舍。然而,由于印度装备的国产化难以实现,目前印军的常规火力基本上都是"万国牌",比如,印军部署高原的K-9自行火炮产自于韩国、T-90坦克产自于俄罗斯,另外还有大批高炮、榴弹炮等常规火力装备也是产自于美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要增强印军的常规火力,就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引进,这将与印军"装备国产化"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与印军相反,随着军改的深入,目前解放军的常规火力装备的日常换装速度已到了快马加鞭的地步,就连2016年以后服役的苏35战斗机都被歼16战斗机迅速的取代。因而,从这一方面来看,在常规火力的发展方面,印军即使加快采购速度,也很难追上迅速发展的解放军。
另外,对于无人机的发展,尽管印媒没有明确的指出未来印军该朝那个方向发展,但从印军提出的无人机采购计划来看,未来印军显然是要建立一套以30架MQ-9B"捕食者"察打一体无人机和数千架小型廉价无人机为主体的空中无人侦察、打击体系。其中,30架MQ-9B无人机订购于美国,每架无人机的成本高达1亿美元,另外数千架小型无人机则从印度国内的民用无人机生产企业进行采购。
印军方认为,依靠这些无人机,未来印军就能渗透到我国边境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和火力打击。然而,在无人机技术领域,按照《环球时报》的说法,目前我国的无人机技术在国际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仅研发了大批以攻击-11、无侦8等为代表的隐身无人机,还且还向海外出口了大批以彩虹、翼龙系列为代表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这样的能力是还在依靠进口美国无人机的印军无法企及的。
关于印媒所提到的构建各军种之间当然沟通机制的这一内容,个人认为,对于印度军队而言,比起武器装备的发展,体制方面的改革似乎更容易一些。此前印度高层已提出了建立"联合指挥中枢"的相关发展目标,而且根据印军的军改方案,印军在2023年年底前将把国内的17个司令部合并为5个联合司令部和军区,以建立一套指向明确、行动更加高效的统一军事指挥体系。不过,随着国内五大战区的建立以及合成旅改革的推进,我军在这一领域并不逊于印度方面,而且由于我国军改时间已达8年之久,因而相较于才刚刚开始要建立"联合指挥中枢"的印军而言,目前我军的联合作战能力显然要高出印军一层。
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尽管对于俄乌冲突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印度官媒总结的十分漂亮,但以印军目前的状态,要想真正从这些经验教训中进行反思和检讨,并最终落实到实处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更别提想要基于此来打赢在这5个战术要点上都占据优势的解放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