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报道,福建舰在南海的身影再次成为全球军事观察者的焦点,歼-35、歼-15T和空警-600在甲板上完成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的画面,被人民海军、央视军事和新华社同步发布。画面中,歼-35缓缓滑出甲板,发动机喷焰炽烈,仿佛一把利剑直指西太平洋。这一刻,不仅象征着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迈入实战化阶段,更意味着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从2019年福建舰下水算起,到2024年5月首次海试,再到现在多型号舰载机完成弹射试飞,等待这一天已经一年零四个月。官方公开的消息显示,福建舰已经具备了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能力,可完全支持歼-35这种隐身舰载机的满载起飞。歼-35从甲板腾空的一瞬间,不只是一次训练成功,更是中国航母体系能力的"世界第一":全球尚无其他电磁弹射航母实现隐身舰载机的实战化起降,美国福特号尚未完成与F-35C的适配。

专家指出,这次训练的意义不止于技术突破。歼-15T在舰上执行过渡与重载打击任务,歼-35承担隐身突防和拦截,空警-600则负责预警和指挥控制。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协同作战,形成完整的"发现-指引-打击-掩护"闭环,让航母编队的远海作战能力实现质的跨越。过去,中国航母多局限于近海防御,福建舰的实战能力让远海防卫不再是梦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西方智库此前普遍认为福建舰服役初期可能只会配备歼-15T和空警-600,歼-35上舰需要等待航母完全战斗化。事实证明,外界的推测大错特错。福建舰不仅首批就装备歼-35,而且完成了从电磁弹射航母起飞的全球首例,这让美国海军有些措手不及。尼米兹级航母虽然能搭载F-35C,但需要回到船厂进行专门改装,而且福特号服役八年,依旧在解决电磁弹射器的各类问题,F-35C适配尚未成体系。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成熟可靠,舰载机换装可以直接上手,这种差距在战略上极为明显。

福建舰的满血状态不仅体现在舰载机数量和类型上,也体现在战力输出上。055型驱逐舰携带远程反舰导弹,但如果没有福建舰舰载机的制空和预警护航,远程火力发挥受限。现在,福建舰舰载机的加入,让055型驱逐舰的远程火力输出得到放大,航母编队的战斗半径和打击深度同时提升。歼-35的隐身突防能力,再加上歼-15T的重载打击,空警-600提供的全天候预警和战场指挥,让整个编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远洋作战能力。

这也意味着第二岛链不再是理论上的防线。过去,美国凭借岛链战略构筑西太平洋防御屏障,第一岛链覆盖日本、韩国、台湾及菲律宾,第二岛链以关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为核心。然而福建舰的舰载机远程作战能力和航母编队体系化战力,使得美军在第一、第二岛链上的部分军事资产已不再安全,战略优势面临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舰虽然排水量略低于福特号,但在战力配置上已经不输美国航母。福建舰满血状态上舰即具歼-35,福特号由于电磁弹射器调试、舰载机适配等问题,还无法实现同等水平的作战训练。这种情况让人不得不重新评估西太平洋力量平衡。中国海军显然意识到,仅靠福建舰还不足以长期领先美国,因此未来10万吨级超级航母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福建舰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为更大排水量、更强战力的航母铺平了道路。

在短短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福建舰从首次海试到实现多型号舰载机电磁弹射,展示了中国航母建设的惊人速度和技术成熟度。舰载机在甲板上腾空的画面,不只是新闻,更是战略信号:西太平洋局势正在悄然改变,美国海军对这一不寻常动向保持高度关注。未来,随着福建舰及更多国产航母投入使用,中国海军的远海作战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西太战略格局也可能因此出现新的变数。

毫无疑问,福建舰的亮相和实战化能力验证,是中国航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全球海军力量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它让人看到,中国航母技术不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部分关键环节甚至实现了超越。西太平洋的海空态势,将因为福建舰的存在而不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