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入冬前的第一场雪落下之前,53岁的刀郎可能也没想到,时隔多年回到公众视野,舆论的喧嚣还是追着他跑。

一段时间以来,刀郎2024个人巡回演唱会席卷演出市场,"刀郎落泪""伴唱救场""刀迷陪哭"等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刀郎上一次开演唱会还是2012年"谢谢你"世界巡回演唱会,2013年结束巡演后,他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一别就是十余年。去年,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引发了解读狂潮,被网友奉为年度"神曲",至今余温犹在。今年8月,他以一场线上演唱会"杀回"音乐圈,高热话题不断刷屏社交平台。

截至目前,刀郎演唱会已经官宣了7座城市,演出延续至明年1月。二级票务平台摩天轮上,正在售票的澳门站、厦门站门票溢价至2700元起出售,厦门站票面680元的看台票标价3053元,澳门站内场有些VIP座位标价高达22000元,溢价之高堪比当红偶像。

与此同时,围绕刀郎本人的热议持续不断:与歌手云朵的"师徒关系",作品再陷"落俗"争议,演唱会视频被造假剪辑……纷纷扰扰,难以平息。实际上,从20年前刀郎凭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火遍大江南北开始,人们聊起他的话题就不仅仅是音乐了。

《2002年的第一场雪》还包含了《情人》《冲动的惩罚》等传唱度极高的作品,在彩铃盛行的时代,这张专辑的正版销量达到270万张,盗版不计其数。

"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用你那火火的嘴唇,让我在午夜里无尽的销魂",粗犷、赤裸、直白的风格让刀郎自成一派,但并不被当时的主流音乐圈认可。在千禧年初的精品唱片时代,刀郎的大白话恋曲被冠上了"土""网络歌曲"的印象,一些音乐人言辞犀利地批评刀郎审美不足,没有艺术性,是流行音乐悲哀的表现。

那之后,被视为草根出身的刀郎在歌坛留下了灿烂深刻的一笔,又淡然离开,"归隐"十几年以《罗刹海市》归来,再次掀起风暴。起起伏伏的境遇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草根逆袭""复仇爽文"的想象。

那些早年恩怨被网友"扒坟"成了《罗刹海市》解读狂欢中关注度最高的内容,舆论从一首歌的解读,上升到对其他歌手的巨大讨伐,那英某社交平台的一条视频评论区涌入了1132万条留言,几乎全是嘲讽。后来,刀郎无论是新专辑的热卖,还是演唱会的成功,都被粉丝视为"庶民的胜利"。

于是,刀郎被想象成了一个蛰伏多年的世外高人,一个代表平民百姓批判精英的"神"。

尤其是在巡回演唱会开始之后,很多人将对刀郎的关注带向了极端,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刀郎登上《纽约时报》""十里长街迎刀郎""霉霉、阿黛尔、席琳·迪翁翻唱刀郎的歌""100万人助威刀郎演唱会""田震韩红是刀郎演唱会特邀嘉宾"等大量移花接木的造假视频,用刻意"神化"或过度娱乐化的方式消费刀郎。

实际上,这些造假视频中很多镜头来自其他知名歌手的演唱会,在自媒体夸大剪辑的推波助澜下,虽然看上去相当离谱,却让很多缺乏网感和辨别能力的中老年粉丝信以为真,获得了高流量传播。造假视频里,刀郎被追捧成了"世界级刀神",影响力"辐射全球",甚至能"引领人类文明精神"。

除了演唱会,刀郎和云朵之间的师徒关系也不断引发热议。此前,云朵在个人演唱会上表白:"我云朵永远是刀郎的徒弟。"这一举动引发了部分刀郎粉丝的不满,指其"蹭热度",随即牵扯出来一堆"背叛师门""背信弃义""在恩师低谷时离开"的奇情八卦。

10月29日,歌手云朵的经纪公司发表声明称,有部分网络用户捏造、散布有关云朵(本名:谢春芳)的不实信息。其中提到,2014年刀郎的版权公司主动提出希望云朵独立发展,双方友好解约,不存在"背叛师门"等情况;云朵商业演出的全部歌曲签署了相关协议,均获得了版权方的授权许可,从未牵涉任何版权纠纷,辟谣"云朵霸占歌曲版权"至诉讼的传言。

对于这段"师徒关系",刀郎的版权公司和巡演主办方曾经发表过声明回应争议,其中同样提到了"双方友好解约"和版权歌曲的授权期限等。但在粉丝滤镜下,这些回应成了"刀神"体面、大义、心软的表现。

在这场"造神"闹剧中,不明真相的粉丝振臂欢呼,路人对刀郎的态度从去年回归时的"真香"逐渐转变为"过度营销"的质疑。"造神"是一种陷阱,往往下一步就是"毁神"。

喧嚣之外,刀郎本人做了什么?去年年底,他宣布停更社交平台,称还有两三张专辑计划,需要大量时间去做田野工作;今年开启演唱会以来,刀郎在台上除了唱歌,其他所有表达几乎都关于音乐和创作。面对狂热的粉丝,也只是发表了一则"倡议书",引导歌迷遵守秩序而已。

如果将视线回归到刀郎和作品本身,会发现他其实跟20多年前一样,还是那个脚踏实地,热衷采风创作的音乐人。创作前期,除了那些爱恋"神曲",刀郎一直在西北地区汲取民族音乐的养分,采样了不少当地的民歌小调,《西海情歌》《喀什噶尔胡杨》《沙枣花儿香》等歌曲既有民族乐器的节奏,也有民间故事的印记。

可以说,采风一直是刀郎贯彻的创作法则,民歌一直是刀郎的灵感来源。这种创作习惯也延续到了他淡出大众视野的那段日子,《弹词话本》采风于苏州的传统曲艺弹词,包含《罗刹海市》的《山歌寥哉》应用了全国各地11种民间歌调。

无论是早期作品,还是最新专辑,其实都能够看出刀郎的志趣--从土地来,到民间去,将民歌唱出新调。

这样的刀郎,人们的视线不该只盯着那些绯闻轶事。对于粉来说,更应该热爱真实的刀郎,而不是"信奉"想象中的"刀神"。毕竟,能20多年保持个性不变,踏实做音乐的歌手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