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涨了,不仅是山东华北涨了,连东北也跟着涨了。没错,之前还跌跌不休呢,转天就大面积飘红了,就是这么神奇。

随着山东、东北产区携手上涨,玉米的好日子是不是就要来了呢?

来没来还不好说,但可以确定的是,玉米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跌阶段开始进入到了震荡磨底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玉米市场发生了几个变化:

第一,上量高峰正在过去。

现在山东和东北玉米都出现了上涨,原因也是一样,都是上量下降了。

比如山东深加工晨间的到车数量再次减少,从昨天的500多车减少到了400多车,量减价涨,这也是一贯的规律。

虽然说山东华北受天气影响,玉米出现了质量分化,而从当前收获进度来看,显然质量分化的湿粮还没有卖完,后续上量还得再涨回来,但是从天气情况来看,这波持续的降雨大概率是要告一段落了。

天气转晴,也意味着粮源有了晾晒的条件,自然上量也就没那么着急了。

而东北则随着气温快速下降以后,玉米的存储也相对变得容易,这时候基层卖粮的情绪也就没那么高了。

所以,预计后续再出现持续地大幅上量的几率不是太大了,只要玉米上量不再疯了似的猛往上冲,那么玉米的跌势也就逐渐止住了。

第二,玉米释放见底信号。

玉米跌了也有段时间了,而随着玉米的持续下跌,见底的信号也越来越明确。

和去年对比,现在玉米基本上已经跌到了去年的水平了,虽然说种植成本降了,但还是那句话,不能紧贴着成本给价呀,否则种粮人哪来的合理收益?

所以这时候储备库也就出手了,虽然说储备库的报价也没啥惊喜,虽然对玉米没有什么拉涨的助力,但也给玉米划了一道底线,基本也相当于把玉米给拽住了,玉米再大幅向下跌的几率已经不大了。

第三,需求有了支撑。

之前青黄不接的时候玉米没能发力,主要也是弱在了需求上。

深加工持续亏损,自然没有什么提价收粮的意愿,而饲料企业也是观望情绪浓,采购积极性一般。

但随着新玉米收获上市后,价格持续回落,深加工利润已经有明显改善,再加上玉米质量分化,优质玉米的缺口越来越明显,再大幅压价的动力已经不足。

而饲料企业虽然还没有全面发力,但是近期猪价有所抬头,生猪高位存栏也将支撑玉米需求。

第四,收购主体还没全面出手。

前面3个因素都是利好玉米的,所以玉米再向下深跌的空间已有限,但是并不代表马上就会触底反弹,因为收购主体还没全面发力,或者说还在观望。

观望什么呢?

一是山东华北市场现在大部分都是湿潮,不仅不好保存而且质量也堪忧,所以也不敢大肆收购,收也是走流量的居多。

二是东北玉米今年丰产,现在还正处于收获当中,所以供应充足,收购主体自然也就还不着急。

虽然大家都认为后期玉米会有行情,尤其是优质玉米,但在前期收购时也都是想把成本压到最低,不见兔子不撒鹰。

所以虽然储备库已经开收,逐渐释放玉米见底的信号,但是市场反应没那么快,玉米余粮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才能触发收购主体全面出手。

所以这个阶段玉米大概率要涨跌震荡,持续磨底,等到底磨好了,离全面上涨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