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胁100多国,却绝口不提中国,外交部8个大字响彻世界

据外交部报道,2025年7月初,全球贸易舞台上演了一出耐人寻味的戏码。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将向100多个国家挥舞关税大棒,最高税率直逼70%,仿佛一场经济风暴正在酝酿。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威胁中,特朗普却对中国只字不提--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似乎被刻意"遗忘"了。这种反常的沉默,并非疏忽,而是一张精心设计的牌。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回应,只用八个大字就点亮了迷雾:"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这简洁有力的声音,不仅是对美国的警示,更在世界范围内激起回响。贸易博弈的棋局,远比表面更复杂。

翻开日历,2025年7月7日这一天,特朗普在机场面对记者镜头,自信满满地透露:"我已经签了15份信函,将发给15个国家。"与此同时,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电视节目中进一步加码,宣称"接下来会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发关税通知信函",其中包括18个重要贸易伙伴和众多未与美国谈判的小国。两人不约而同地强调,部分国家将面临"极高"关税,最高可达70%。这数字并非终点--特朗普暗示,若有国家反抗,税率还可能再攀新高。这种赤裸裸的施压,像一把悬在全球贸易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耐人寻味的是,在特朗普连日的关税宣言中,中国始终未被提及,仿佛这个贸易巨人被排除在风暴之外。

特朗普(资料图)

为什么特朗普偏偏对中国"视而不见"?答案藏在东盟国家的遭遇里。东盟如今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特朗普的策略是先捏软柿子,从这些国家下手。就在7月初,越南和柬埔寨已与美国达成初步协议。越南的协议细节尤其刺眼: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越南却对美国商品保持0%税率。柬埔寨虽未公开内容,但妥协姿态明显。泰国也在7月7日匆忙行动,财政部长比猜官宣:"为避免被美国加征36%关税,已提交新贸易提案。"这些国家虽未直接出卖中国利益,但市场份额的松动,已在悄然改变贸易版图。特朗普的算盘很清晰:先瓦解中国的"后院",再逼中国就范。这招避重就轻,暴露了他对中国这块"硬骨头"的忌惮。

盟友阵营同样成了特朗普的靶子。日本、韩国和欧盟这三大美国传统伙伴,正面临极限施压。特朗普对日本开出高达35%的关税威胁,对欧盟的税率甚至抬到50%。尽管日欧目前表现强硬,但压力之下能撑多久仍是未知数。特朗普的意图不言而喻:通过拉拢盟友形成围堵中国的"统一战线"。这套组合拳背后,是美国国内的混乱局势--马斯克成立"美国党",让共和党和民主党如临大敌。特朗普分身乏术,只能先挑软柿子捏,但一切终将绕回中美博弈。这盘棋局中,美国的短期策略看似精明,实则暴露了孤立主义的短视。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对此的回应,冷静而坚定。时间回溯到2025年7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特朗普的关税计划时,她以八个大字掷地有声:"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可持续发展。"短短一句,浓缩了中国对公平贸易的期待。紧接着在7月7日,针对特朗普威胁对金砖国家加征10%新关税的言论,毛宁重申立场:"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这些回应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基于现实的清醒判断--特朗普的"关税游戏"或许能赢得一时筹码,却终将反噬全球供应链。

剥开表象,特朗普的策略暗藏深意。他避开中国,不是因为放弃对抗,而是深知直接交锋的风险太大。东盟和盟友的妥协,正在为美国积累谈判资本。越南的20%税率和泰国的36%关税威胁,都是为最终对华施压铺路。但中国并非被动旁观。正如毛宁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正积极沟通东盟、亚非拉等地区,防止贸易裂隙被扩大。这场博弈中,美国的保护主义像一把双刃剑:短期施压可能得逞,长期却会破坏全球互信。历史早已证明,关税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1929年大萧条的教训,不该在2025年重演。

特朗普(资料图)

当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席卷100多国时,中国外交部的八个大字"相向而行",如洪钟般响彻世界。这不仅是对美国的呼吁,更是对全球贸易体系的捍卫。2025年7月的这场风波,再次印证了单边主义的脆弱性。贸易的本质是共赢,而非零和游戏。特朗普或许以为避开中国就能占得先机,但中国清醒的回应和务实的行动,已为未来埋下伏笔:在全球化时代,合作才是唯一出路。世界在倾听--那八个大字,不只是外交辞令,更是历史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