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特殊日子,农历九月十八这天正好赶上立冬节气。这事可不得了,六十多年才出现一次。按长辈们的话说,今冬情况特别,光特殊点就有五个,连过年的天气都要看今天表现。

先说立冬的时间,它来得特别早。按照老黄历来算,一般立冬要么在阴历十月,要么九月底。今年却卡在阴历九月中旬,正好好像是赶在"菊月"尾巴上。这月份在农村还有个名字叫"授衣月",意思是该备冬衣了,但现在看天气还挺暖和。

接下来说说具体时间点。中午十二点零几分交节,这明显是白天立冬。民间有句老话"白天冬暖烘烘",照这么说今年冬天不会太冷。不过现在温度跟往年比到底咋样,还得看气象站的数据。

有意思的是,今天还是"大重阳"前一天。重阳节在月初九,大重阳就在十九,老人们特别看重这日子,说是能给老人添福气。立冬撞上这么个节骨眼,传统说法还真挺多。

还有个讲究是单双日子分"公冬母冬"。今天农历十八是双数,算"母冬"。老辈子人常说母冬天气舒服,不会有极端寒冷。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就想知道,这跟供暖费有关系吗?

最特别的是今年是双春闰六月,整个蛇年特别长,三八四十天。等下次再碰上这样的立冬,得等到孙子辈了。村里张大爷说他活了七十岁,头一回听说这种情况。

说到过年的天气预测,老方法跟现代气象预报闹起了矛盾。按老黄历,今天要是有霜,冬天可能暖和但春天会冷。要是刮南风,雪就少,怕是春耕会缺水。

气象台倒是有自己的数据。他们说虽然立冬晴暖,但年后雨水节气刚好卡在大年初二,这时候如果下雨,可能会影响走亲戚。不过具体冷不冷,他们也说不准,毕竟气候变暖后老黄历不太准了。

现在农村有的还看立冬刮什么风。昨天村头王叔家特意测了风向,说是吹南风的话今年雪少。但气象站数据显示,最近风向一直在变,老办法和新数据对不上号。

最让人困惑的是晴雨预测。传统说法"立冬晴,一冬晴",但去年立冬也是大晴天,结果腊月却下了三场暴雪。现在年轻人都不太信这些了,还是靠手机应用查看更踏实。

最后说说老百姓的实际问题。要是冬天真像老话讲的暖和,家里可能不用提前囤那么多煤。可万一老办法不准,到时候冷空气突然杀到,取暖设备又不够用。

总之今天立冬各种说法满天飞,最后还得看气象台的预报才靠谱。不过六十年的特殊日子确实少见,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留个纪念,也算是见证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