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邵昀】
被日本首相石破茂称为"国难"的美国高关税攻势当前,《日本经济新闻》4月18日一篇评论文章悲观预测,刚熬过"失去的30年",日本或再开启"跌落的50年"。不过,文章作者、《日本经济新闻》前华盛顿分社社长小竹洋之想批评的是,比起高关税,日本政府的"草率应对"才更是背后问题症结所在。
文章指出,有数据显示,即使不考虑美方关税,日本的经济实力排名也将在未来50年内从第4下滑到第11,恐掉出"世界顶级经济强国"之列。然而,日本政府和执政党却似乎无心利用应对美方施加关税的这一契机,制定更长久的发展战略,反而为了夏季参议院选举的选票,满足于"头痛医头"的"撒钱"政策。这让小竹洋之感叹,日本真正的国难,是其"羸弱"的政治。
文章开篇直言,日本作为贸易依赖型国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可能动摇其生存根基,石破茂所言"国难"绝非夸大其词。随着美国平均关税税率达到近百年来的最高水平,二战后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濒临崩溃,日本也到了需要深思发展方向的紧要关头。
按照文章的说法,一边是日美关税谈判刚刚启动,前景尚不明朗;即便顺利达成协议,要清除包括10%"最低基准税率"在内的所有贸易壁垒,也并非易事。另一边是美中之间仍然针锋相对,小竹洋之观察称,从全球范围来看,都必须为高关税超过预期的长期持续风险(higher for longer)做好准备。
在这之中,文章发现,日本政府与执政党的"草率应对"令人瞠目。"在汽车等支柱产业面临高关税冲击、增长源泉可能遭受侵蚀之际,他们却为却为备战今夏参院选举大搞政策'撒钱'。"
据日本《产经新闻》此前报道,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公明党内部已经在讨论向国民统一发放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11元)以上的现金补贴方案,以"保护民众生活免受高关税冲击",公明党内甚至出现了要求最高10万日元补贴的声音。
但曾担任《日本经济新闻》经济部副主任的小竹洋之认为,即便能靠财政刺激措施暂渡难关,这也绝非保障国民生计的长久之计,"经济措施应针对真正脆弱的群体,并将更多的公共资金投入到增长战略中"。
小竹洋之回顾说,纵观日本经济发展历史,可谓"国难"不断。譬如,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通货紧缩、少子高龄化等问题叠加,日本经济发展停滞,进入了"失去的30年"。
文章援引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理事长深尾京司的说法指出,若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水平来看,这是日本在过去300余年里经历的第三次严重衰退,另两次发生在江户时代末期和二战前后。"前两次因锁国或战争导致技术差距扩大。这次则是资本积累滞后和劳动力素质下降尤为突出。"深尾京司说。
此次特朗普祭出高关税政策,文章称,恰逢日本出现工资和物价上涨的良性循环迹象,并开始探寻摆脱长期经济停滞之际。小竹洋之警告,虽然政府确实应该采取稳妥措施,确保经济与市场稳定,但如果只满足于"止痛措施",日本恐怕永远难以摆脱经济增长的困境。
文章指出,已有数据显示,日本未来"跌落的50年"的大门似乎正在开启。根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CER)3月编制的长期经济预测,在不考虑特朗普关税影响的标准情景下,对83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GDP排名进行测算,日本将从2024年的第4名滑落至2075年的第11名;人均实际GDP将从第29名降至第45名,跌入中游水平。
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GDP排名和预测 《瑞本经济新闻》
美国塔夫茨大学政治学副教授迈克尔·贝克利(Michael Beckley)2018年曾提出,可将"实际GDP×人均GDP"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军事综合实力的简便指标。他认为,相比容易高估人口大国实力的单一GDP指标,"实际GDP×人均GDP"能更准确反映一个国家实际利用所持资源的效率。
文章称,若按照这一指标计算,日本未来50年的排名也将逐步下降,从2024年的第5名,下降至2050年的第8名,再到2075年的第14名。计算结果显示,美国预计会占据榜首,其次是中国、德国和英国;如果以美国为基准计算100分,日本的分数将从6.2降至3.6,再跌至2.6。
鉴于上述排名基于长期预测数据,未来仍有较大可能发生变动,但文章强调,希望日本政府能重视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尤其是日本的GDP相关排名在2050年后可能加速下滑的趋势,并尽早施策。"若日本真掉出世界顶级经济大国队伍,挫败感与无奈感弥漫日本社会,根本性改革的动力就将消散。"
文章提到,美国记者、日本经济问题专家理查德·卡茨(Richard Katz)在其新书《谁造就了"失去的30年"》中批评:"悲剧在于,尽管经济重建并不需要多么剧烈的变革,但领导者们连这点改变都无力实现。"如今,仿佛旧日重现。
"在欧洲等地,已经开始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变质'为前提,重新制定经济与安全保障的国家战略。对日本而言,最大的国难,难道不正是如此羸弱的政治生态吗?"文章反问道。
小竹洋之最后敦促日本政府不要再借着关税,竞相提出讨好民众的主张,而是应将"避免'跌落的50年'"这一长期战略,纳入短期关税应对的考量中。例如,推进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内的自由贸易圈的扩容和升级;强化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针对新兴市场重构供应链;通过投资AI和脱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等等。他表示,这样日本朝野才能"洗刷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