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将在此地时隔三年重启直接谈判,土耳其千年古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据央视新闻报道,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洛娃表示,按照土耳其方面的提议,俄乌谈判改至当地时间下午举行。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于15日抵达土耳其,但从目前传出的消息看,俄罗斯总统普京不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历史半岛。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在土耳其,俄方团长、最高级别官员是总统助理梅金斯基,美方最高级别官员是国务卿鲁比奥。看来,普京、泽连斯基在特朗普的居中协调下直接谈的"盛况",暂时无法成为现实。
不过,外界还是对本次谈判寄予厚望。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如果此次磋商获得显著成果,不排除下一步有国家元首直接见面的可能性。
俄罗斯将此次一波三折的谈判,视为2022年3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之初那次戛然而止的谈判的继续。这次,能否为漫长的冲突画上休止符?潮新闻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副秘书长许昌志。
潮新闻:普京为什么没有去见泽连斯基?
许昌志:泽连斯基早年以喜剧演员的身份而成名,他因主演电视剧《人民公仆》里的青年总统角色获得民众支持,在2019年当选乌克兰总统。在泽连斯基当选总统后,普京并没有对泽连斯基个人进行过评论。自2019年12月以来,两人就再也未见过面。
泽连斯基(资料图)。图源:央视新闻
对于本轮谈判,泽连斯基提出,除了普京以外他不会见其他俄罗斯谈判代表。对他的这个表态,俄国内政治界、战略界认为很荒谬,斥之为"演员的游戏",根本没有把泽连斯基这个想和普京见面的表态当一回事。
从技术角度来说,2022年泽连斯基签署了禁止与普京谈判的法案。如果要跟普京谈,还得进行技术性调整,比如不称其为谈判而是"非正式会谈",要么就需要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对该法案进行紧急修改。
但是核心问题在于,普京不会在谈判的第一轮作为国家元首就和乌方会面,这不符合谈判的基本规律。另外,美方出席的最高级别人员也只是国务卿,特朗普已经表示不会参加。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没有亲自前往土耳其是很正常的。
潮新闻:普京表示,俄方建议重启2022年中断的谈判,不设任何前提条件。当年的谈判是否已经接近达成和平协议,又为何会中断?
许昌志:2022年3月,俄乌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了冲突爆发之初的第五轮谈判,双方接近达成了多项共识:俄方承诺要大幅减少对基辅等方向的军事行动,乌方也提议在国际安全保障下保持中立地位,放弃加入北约。双方还讨论了乌克兰非军事化、俄语地位和领土争议等问题。
但是,在这轮谈判接近接近尾声时,西方向乌克兰施压,要求乌克兰继续战斗。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曾明确要求乌方不得与俄罗斯妥协,随后谈判破裂。
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图源:央视新闻
事后俄罗斯反复强调,2022年的伊斯坦布尔谈判是最接近实现俄乌和平的时刻,而且俄方还多次向外展示双方谈判代表已草签的协议文本。
如今,俄方之所以把此轮谈判看做三年前谈判的延续,主要是要强调俄方立场的合法性,把2022年谈判中断的责任归咎于西方和乌克兰,从而在国际上向对方施加舆论压力。也就是说在俄罗斯看来,谈判破裂意味着西方和乌克兰拒绝和平。
潮新闻:此前欧洲多国领导人联合泽连斯基向俄方施压,称乌方准备自5月12日起实施为期至少30天的"陆海空全面无条件停火",并威胁说如俄方违反就与美国协调实施大规模制裁。而俄方的72小时单方面停火已经于11日结束。欧洲提议30天停火的动机是什么?会对战场态势造成什么影响?
许昌志:目前俄乌双方战斗仍在持续,但主要为营级、旅级的拉锯战、消耗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战役性的突破或溃败,总体上还处于僵持状态。
欧洲国家提出的30天停火建议,主要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实质性解决方案:一方面,缓解欧洲相关国家的国内压力,争取选民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15日谈判前先提出一个框架,把谈判纳入由西方主导的体系,以凸显欧洲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试探一下美国的立场,避免美俄单独媾和。
短期内双方可以通过谈判争取一定的喘息时间,缓解压力。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在上述几个核心问题上达成一定的妥协。
伊斯坦布尔(资料图)。图源:央视新闻
潮新闻:13日,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表示,俄方将在谈判中提出的议题包括如何确保可靠、可持续地解决当前的冲突局势,解决冲突的根源。具体看来,俄乌双方此次谈判围绕哪些焦点问题?普京能达成既定目标吗?
许昌志:焦点问题有以下几个。
第一,领土问题,也就是关于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归属和法律地位。这非常敏感,当下看来双方有可能先搁置这个问题。
第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俄方要求乌克兰永久放弃加入北约,目前乌方可能不再强烈要求加入北约。
此外,还有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对乌克兰军援问题,这两个问题很可能相互挂钩,有望实现减少军援和降低制裁力度。
从普京的总体目标来看,现在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基本上被俄罗斯实际掌握,乌克兰加入北约也不太可能。但是,乌克兰去军事化的前景不是非常乐观。
目前看来,双方可能会达成一个阶段性的停火协议。
潮新闻: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在三年来的俄乌冲突中得失如何?
许昌志:从总体上观察乌克兰危机,俄在对美西方的博弈中是弱势一方。一些战术上、策略上的手腕带来的局部收益无法扭转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一方面,当前俄罗斯在国内总体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之下还隐藏着风险,存在着一些多年来没有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三年来,普京政府一直在战略冒险和能力边界之间走钢丝,面临资源透支的风险。
另一个方面,俄罗斯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其内部。俄罗斯在历史上曾经三起三落,国家的盛极而衰源自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其中内忧更加致命。从历史长周期看,俄罗斯的综合国力与其大国雄心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尚未完全找到适应该国内外形势、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
5月11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记者见面会。新华社记者 刘恺 摄
从经济角度观察,俄乌冲突为俄罗斯带来的收益主要是实现能源战略的调整,把天然气的出口重心转向了亚洲;军工产能因为战场需求得以恢复,带动了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增长,工业产值获得一定的恢复;同时,由于西方企业的撤出,大量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加速了粮食出口。
再看损失,由于西方制裁、进口受限,俄罗斯高端制造业依旧落后,人才外流导致科研投入减少。而且,经济结构依然失衡,民用制造业相对萎缩的问题依旧存在。
从政治和安全的角度看,俄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普京的执政地位得到了空前的稳固。但是,该国与多数西方国家交恶,芬兰和瑞典加入了北约,严重恶化了俄罗斯的边境安全环境。
从总体上看,俄罗斯在地缘安全和经济转型方面获得了一些收益,但付出了长期发展潜力的代价。
潮新闻:从美国和乌克兰的角度看,有可能从本次谈判中获取什么收益?
许昌志:对美国而言,此前三年多的俄乌冲突实质上是一场"代理人之战",下一阶段有可能转向自己熟悉的传统"离岸平衡"政策。
具体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调整对乌克兰危机的策略以获取更大利益。一方面,推动和平可以降低战争消耗、缓解国内压力,把更多资源转向美国国内经济,毕竟当前其国内通胀和国债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企图通过美乌关键矿产协议来控制关键资源,进一步优化地缘经济布局。与此同时,可以把更多的欧洲防务责任压给欧盟。对于个人,特朗普也特别想为自己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
1月18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市舍甫琴科夫斯基区一栋遭"伊斯坎德尔"导弹袭击的办公大楼。新华社记者 李东旭 摄
对于乌克兰而言,这是在国家面临存亡之战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被迫的选择。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乌克兰希望通过谈判争取喘息的机会,并且获得美欧的持续援助。
目前的难题是,缺乏一个比较有保障的停火监督机制。双方在上述问题有谈判空间,但是达成妥协比较困难,还需要各自在当前立场上均做出一些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