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经济这些年一直像坐在火山口上,随时可能爆发。石油是伊朗的命根子,占了财政收入的大头,可因为美国制裁,出口渠道越来越窄。2025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又重启了极限施压政策,目标就是把伊朗石油出口砍到零。结果呢,伊朗的石油主要靠中国买单,比例高达90%以上。这本来是条救命稻草,可现在伊朗高层开始觉得这依赖太重了,得找新买家分散风险。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表态,就直戳这个痛点,他公开批评石油产业落后,呼吁多元化出口市场。
伊朗和中国经济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紧密起来了。中国需要大量石油来支撑工业化,伊朗正好有资源,但因为西方制裁,伊朗的石油卖不出去,只能打折卖给中国。中国成了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接近700亿美元,其中石油占了大头。根据数据,伊朗石油出口的90%流向中国,这些油轮常常绕道,通过浮动存储方式运到中国港口。伊朗用这笔钱维持政权运转,补贴民生,还养着革命卫队。可问题也出来了,中国买油时砍价狠,伊朗觉得这生意不划算,收入没那么多。
更要命的是,美国盯得紧,2025年2月特朗普一上台,就加强制裁,针对那些运伊朗油的船只和炼厂。中国的一些小炼厂被制裁后,进口量直线下降。从1月份的数据看,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降到每天不到85万桶,比前一年10月的180万桶少了一半多。这直接让伊朗财政失血,货币里亚尔贬值一半,通胀飙升,民众买东西都捉襟见肘。
哈梅内伊的变脸,就发生在这种环境下。2025年9月7日,他在内阁会议上罕见地直言石油产业的问题。产量低得可怜,每天只有300万桶左右,远低于潜力值的600万桶。设备老旧,技术落后,因为西方封锁,伊朗连钻头都买不到。他强调,必须注入活力到出口环节,客户要多样化,不能只靠少数买家。
尽管没点名中国,但谁都明白这话说给谁听。伊朗媒体紧跟着报道,92%的石油以折扣价销往中国,这依赖让伊朗如坐针毡。哈梅内伊的讲话不是随便说说,他要求政府行动起来,更新设施,提升产量。说白了,这是在分散风险,因为如果中国哪天减购,伊朗经济就崩了。看看数据,2025年上半年,伊朗石油出口平均每天140万桶,其中绝大部分去中国。尽管5月份一度达到183万桶的高点,但整体趋势是往下走,受制裁影响。
为什么伊朗这么依赖中国呢?其他国家都不敢买啊。美国制裁像铜墙铁壁,全球买家用一只手数得过来。印度原来是第三大买家,但2024年彻底停了,怕美国长臂管辖。土耳其零星买点,但规模小,受北约约束。日本和韩国也畏首畏尾,欧盟的禁运从2012年就没解。沙特增产,美国页岩油抢市场,伊朗的空间被挤压得没剩多少。俄罗斯自己深陷能源战,也帮不上忙。只有中国敢顶着压力买,还提供投资。
2021年3月,中伊签了25年全面合作协议,中国承诺投资数千亿美元,升级伊朗能源设施。这协议本来是伊朗的东方生命线,帮助改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可现实是,伊朗觉得中国投资来得慢,影响力太大。一些伊朗分析师说,中国廉价商品涌入,让本地产品竞争不过,增加了依赖感。
哈梅内伊呼吁找新客户,听着简单,做起来难如登天。要实现多元化,得满足几个条件:美国先解除制裁,其他国家无视威胁恢复采购,伊朗国内非石油产业快速崛起。这些在2025年的环境下,几乎是天方夜谭。伊朗试过看东政策,靠近中国和俄罗斯,但效果有限。
2025年6月,伊朗石油出口一度激增44%,但还是靠中国接盘。政府推动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可俄罗斯自己问题一大堆。国际媒体像巴伦周刊和海峡时报,都在报道伊朗的困境,强调中国的主导角色。伊朗官员讨论引进新技术,但资金短缺是瓶颈。街头抗议时不时发生,民众为水电短缺和物价上涨闹腾,这让政权根基动摇。
伊朗被逼到墙角,哈梅内伊不得不变调子,喊着找新客户。可全球环境不配合,多元化像镜花水月。伊朗得先稳住中国这条线,再图后事。这依赖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得看国际博弈怎么走。大家都清楚,石油是伊朗的王牌,也是软肋。哈梅内伊的讲话,戳破了泡沫,提醒政权,过度依赖谁都不行,得多条腿走路。但在制裁铁幕下,这路走得磕磕绊绊。
伊朗的案例,也给其他国家提个醒。经济依赖大国,好处多,但风险大。得早早分散,免得被动。哈梅内伊这变脸,估计还会持续,伊朗经济故事,没那么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