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谁站在一起?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中欧应努力成为"好表亲"

"几十年来,中欧从未成为敌人,虽非'兄弟',但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好表亲',才能合作得更好。"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明德战略对话(2025)"上这么形容中欧关系。

罗马诺·普罗迪分别于1996-1998年和2006-2008年,两次担任意大利总理,又于1999-2004年期间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任内推动欧元流通与欧盟东扩,如今仍活跃于中欧文化交流一线,是北京大学中欧慈善创新研究中心联合荣誉主席、北京大学首位"阿涅利意大利文明讲席"。

普罗迪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专访时说,在特朗普对全世界发起"对等关税"之后,他多次到访中国,在北大交流时被学生和教授多次问及"欧洲和谁站在一起?",他坦言这个尖锐的问题正是目前欧洲内部的分歧所在。"我们不能让世界贸易走向分裂,必须搭建起一座 "桥梁"。而最适合搭建这座桥梁的双方,就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和欧洲。"普罗迪指出。

访谈中,普罗迪和蔼爱笑,还分享了1980年代受邓小平委托、试图促成马拉多纳访华踢友谊赛的轶事,虽未成功,却成为他长期推动中欧文化交流的象征。他强调,在当前形势下,中欧不仅应加强经济协作,也要持续推进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

以下是访谈实录。

直新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聚焦经济工作和 "十五五"规划的制定。您有何期待?

普罗迪:对"十五五"规划的讨论,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此前中国在规划中的"科技强国建设"的目标会继续推进。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满足一个条件--要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因此,保持市场开放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中国或需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民众提供保障的社会机制,比如养老金体系等。这种调整需要循序渐进,过程充满挑战。社会政策的调整意义重大,但为了让中国的科技领先地位既能实现,又能与其他国家妥善处理实际问题、达成兼容,就必须下定决心推进这类调整。

欧洲不能因为美国的政策就与中国割裂

直新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近期访问意大利,同时这也是他今年第四次出访欧洲。如何评价此访对中欧以及中意关系带来的益处?

普罗迪:眼下的局势堪称 "狂风骤雨",此时能开启对话本身就是收获。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外长到访罗马。据我所知,双方进行了友好对话,但并未达成重大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议题需要在欧洲层面推进。

但此次互动传递的核心信号很明确: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美国的政策,就与中国割裂开来。这是此次对话释放的积极信息。当然,局势的转变会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能保持定期沟通,就仍有希望。

直新闻:您前段时间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题为《美国关税战下中欧经贸机会与挑战》,如今中美经贸关系波动,您有何新看法吗?

普罗迪:那是一段局势糟糕的政治时期。今年春天我在北京时发现,中国学生和教授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显然与特朗普发起的"对等关税"有关。当特朗普决定对中国加征"对等关税"的时候,他们都问我:"你会站在哪一边?"

随后短短几个月里,他们的态度出现了转变。当特朗普决定对欧洲实施"对等关税"时,大家很自然地会提出 "为什么不(和中国)联手呢?" 的想法。可后来,特朗普又决定 "放过欧洲",给出了90天的关税暂缓期。这下,学生们转而问我:"你现在会站在哪一边?你得作决定了--毕竟现在美国的制裁落到你们(欧洲)头上。"

不过要改善中欧关系,确实需要双方拿出具体行动、开展实质性谈判,并达成一些基本共识。目前我们还没进入正式谈判的阶段,但我真心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直新闻:您提出了各国在世界上共存的"桥梁规则",还提到面对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欧洲需要进行改革。作为欧委会前主席,这两点对于当前的欧盟而言具体意味着什么?

普罗迪:桥梁的作用就是连接。所以我当时提出的想法是:眼下,我们不能让世界贸易走向分裂、朝着不同方向发展,必须搭建起一座 "桥梁"。而最适合搭建这座桥梁的双方,就是中国和欧洲,因为我们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我们需要在当下共处的困境中,尽力做一些事。

曾推动中欧"足球外交" 普罗迪:希望中欧能继续保持各领域对话交流

直新闻: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队夺冠后,您曾受到我国时任领导人委托,邀请"球星"马拉多纳来华进行友谊赛。可以具体分享一下细节吗?

普罗迪:这要从我与中国的一段旧回忆说起。当时我担任意大利企业工业复兴公司的董事长,中国邀请我们在天津建厂,制作无缝钢管。中国合作方给我带来了时任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口信,他希望能在北京见到足球运动员马拉多纳,遗憾最后未能成行。对我来说,能看到中国领导人有这样的心愿,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如果成行,当时会有大约7亿电视观众收看。

直新闻:您本人就是一位"搭桥者",在当前形势下,您认为中欧应如何拓展合作来应对共同挑战?

普罗迪:美国的关税措施具有破坏性,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努力缓解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加强彼此间的关系。不仅要加强经济合作,还要促进文化交流,但凡能在当前紧张局势下开展的交流,都应积极推进。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期内达成全面共识,但这是一个过程。

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接受深圳卫视驻京记者蒋雯丽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