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领土之争

从白龙尾岛说起

有关中越两国领土之争,在国人印象中有两件事儿尚未了结。一个是南沙群岛中的29个岛礁仍被越南占领着,远远超过中国实际控制的10个岛礁。还有一个就是位于北部湾的白龙尾岛,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划给了越南,至今尚未收回,如同长白山天池划给了朝鲜一多半一样……

白龙尾岛

一、白龙尾岛到底属于谁?

白龙尾岛也称浮水洲岛或夜莺岛,位于北部湾西部,距中国海南岛最近处130公里,距越南海防市为120公里。该岛涨潮面积约1.78平方公里,平潮面积2.33平方公里,退潮面积3.05平方公里。人口902人。

白龙尾岛卫星图

白龙尾岛原为 "无主之岛"。 因1920年前后岛上发现了淡水,故从海南和越南都来了不少驻岛的渔民。这一时期,民国政府和殖民越南的法国政府都曾派员来该岛考察过。

白龙尾岛最高点

1937年4月法军侵占西沙群岛,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了《中华民国政府就西沙群岛主权问题驳斥法国主张的案文》,其中涉及到了北部湾海域的划分及该白龙尾岛的归属:

"依照一八八七年中法续议界务专条第三款:'……至于海中各岛,照两国勘界大臣所划红线向南接画。……该线以东海中各岛归中国……',西沙远在该线之东,应归何国,一览便知。"

白龙尾岛位置图

这份文案被认为中国政府从事实上认定了以1887年中法边界条约中的"茶古线"划定北部湾海域中越两国的海岛归属。这个"一览便知"就是"茶古线"以东归中国,以西归越南。因白龙尾岛位于茶古线以西,故不属于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声明发表后不久,法国派出一个由12人组成的班组占领了该岛,在岛上建立哨所,并委任了里长,尽管这个里长是个中国人。

1950年5月解放海南岛时,虽该岛上有国民党驻军,但为避免与法国产生冲突,解放军未攻击白龙尾岛。直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法国从越南撤军,解放军才于1955年登岛,消灭了盘踞在岛上的国民党军残余,并设立了政府机关,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儋州市。时,岛上64户249人均为汉族。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对白龙尾岛行使主权。

毛泽东、周恩来宴请胡志明(1957年)

1957年,胡志明访问北京期间,提醒中国领导人该岛属越南领土,并提出了收回该岛的要求。胡还表示,将在岛上建立监视美军飞机的雷达站,并兼顾中国援越物资的转运。中国领导人同意了越方要求。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同意移交该岛。同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总理范文同签署了首字49号议定,规定该岛为海防市人民委员会下属的一个社。同年秋,根据两国总理达成的协议,该岛及岛内固定资产(含党政、团体、学校等财物,合计人民币22,528.74元)被移交越南。岛上的汉族居民成为越南华人。据中方负责交接的全权代表马白山少将回忆,当解放军撤离白龙尾岛时,岛上百姓哭着喊着不让部队离岛,因为他们不愿意成为越南人。晚年的马白山曾表示,他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把这座小岛交给了越南。

马白山(时任海南军分区副司令员)

尽管如此,白龙尾岛还是按照两国政府的协议归还给了越南。换言之,因白龙尾岛属越南领土,且中国在1957年归还给了越南,故不存在将白龙尾岛划给或借给越南一说。

白龙尾岛灯塔

二、"借荆州"为何演成了"请神容易送神难"?

坊间广泛流传越南从中国"借岛不还"一说确有此事。然,所借岛屿并非白龙尾岛,而是白龙尾半岛,亦称京族三岛。

京族三岛(白龙尾半岛)位置图

京族三岛系指巫头岛、万尾岛、山心岛三个小岛的统称。现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辖的东兴市江平镇。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人。因此地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京族唯一聚居地,故称"京族三岛"。京族也称为越族,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相当于中国的汉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因多年围海造田和引水工程的建设,巫头、万尾两岛已与大陆连接,山心岛与江平镇仅一条小河之隔,故三岛已不再是孤岛,亦称白龙尾半岛。

众所周知,越南原本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向中国皇帝进贡的附庸国。直到清末,中国才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控制,即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京族三岛居住的百姓来自越南涂山(今海防)。在清廷不经意间,法国人竟使此地成为了其在中国的一块"飞地"。 直到中法战争结束后,这种状况才彻底改变。1887年(光绪十三年)两国签署了边界条约,这块"飞地"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897年签订中法边界条约

新中国成立之时,正值越共被法国人打的几乎无立锥之地的艰难时刻。胡志明秘密来华请求中共帮助,且得到中共的大力支持。除派军事顾问团赴越指导和提供武器外,应越方要求,将京族三岛地区借给越南。因属中国地界,法军不会进入,故此地既成了越共的"避难所", 也成了中国援越物资的集散地。1954年抗法战争结束了,抗美战争又开始了,京族三岛的借用还得继续着……

胡志明及越南领导人与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合影

左起:范文同、长征、阮志清、胡志明、陈赓(中国)、黎文良、罗贵波(中国)

1975年4月30日,北越军队攻陷西贡,越南统一了。然,抗美战争结束了,京族三岛也不还了。理由是这地儿本来就是越南的。当初,胡志明向毛泽东 "借荆州"时,中国人绝未料到这场戏演着演着就演成"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北越军队坦克攻入南越在西贡的总统府大门(1975年4月30日)

既然都"不仁"了,那还谈什么"义"。在那场被称为"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中国收复了京族三岛。到目前为止,尚未查到任何披露收复京族三岛细节的信息,如时间、收复经过等。但根据现有资料判断,这个"收复"的行动应发生在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期间。因之后的中越两军对峙交战地域分别发生在云南方向和广西宁明的法卡山地区,而不是京族三岛地区。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誓师大会

此事的最终了结还是起始于1990年9月3日至4日中越两国首脑在成都金牛宾馆的那次秘密会晤。会谈中除了在柬埔寨问题上达成了越南撤军的协议外,还就恢复两国关系问题达成了共识。结束时,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会谈纪要"。江总书记还意味深长地引用了那段"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当晚,阮文灵激动地写了四句诗:"兄弟之交数代传,怨恨顷刻化云烟,再相逢时笑颜开,千载情谊又重建。"

中越两国元首秘密会晤(1990年9月3日成都金牛宾馆)

左起:李鹏(中国国务院总理)、江泽民(中国国家主席)、阮文灵(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越南部长会议主席)、范文同(越共中央顾问)

基于金牛宾馆秘密会晤达成的共识,中越双方立即开始的恢复两国正常关系的工作。这些工作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1999年12月在越南首都河内签署的《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和2000年12月在中国首都北京签署《北部湾划界协定》。前者包括了"京族三岛归属中国",而后者包括了"白龙尾岛归属越南"。

京族三岛风情

上图(左)广西金滩、上图(右)山心岛岸礁

下图(左)京族姑娘、下图(右)巫头岛滩涂

据悉,条约签署后,如同中国民间舆论对白龙尾岛归了越南不能释怀一样,越南民间舆论哗然,对京族三岛归了中国亦不能释怀。然,京族三岛的上京族人,虽仍沿袭越南传统习惯,仍可用越语对话,但从不认为自己是越南人。他们为自己未能像白龙尾岛上的汉族人成了越南人感到庆幸,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越南-中国》这首歌曲由越南军旅作曲家杜润创作于1966年。那时正值中国出兵抗美援越的第二年,也是中越友谊"同志加兄弟"的年代。重温这首歌虽倍感亲切,但总有一种"物是人非",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