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澳大利亚政府在达尔文港经营权问题上的表态,再度将这一中澳合作项目推至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大选前宣称,要进一步审查中国岚桥集团对达尔文港的租约,直言港口必须"掌握在澳大利亚人手中",必要时政府将直接介入收购。此言论一出,瞬间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5月21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走访达尔文港并实地考察货运码头,深入了解港口运营情况。次日,肖千大使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新华社、凤凰卫视采访时,明确指出澳大利亚政府在港口亏损时租出,盈利时却想收回的行为,"在道义上是欠妥的" 。肖千大使着重强调,岚桥集团与北领地政府签署的达尔文港租约,是通过公开竞标程序获得,完全符合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和市场规则。过去10年,岚桥集团投入大量资金维护和建设港口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管理,拓展客户资源,助力港口扭亏为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样的企业和项目理应得到鼓励,而非刁难。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

回溯2015年,彼时的达尔文港宛如一艘在商海风暴中飘摇的破船,连年亏损、设施陈旧,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北领地升级港口的迫切诉求视而不见。就在此时,中国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真金白银接过烫手山芋,这笔资金不仅瞬间缓解了北领地政府的债务危机,更像是一剂强心针,为港口注入发展活力。此后十年,岚桥集团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年吞吐量从1600万吨飙升至3000万吨,达尔文港摇身一变,成为连接亚洲市场的黄金枢纽。2023年,仅矿石和液化天然气两项,就通过这里将超1550万吨澳大利亚资源运往亚洲,其中50万吨矿石直达中国。

达尔文港于2015年以99年租约的形式被租赁给中国岚桥集团

这还远远不是全部。岚桥集团每年向当地社区捐赠近20万澳币,从资助原住民青少年职业培训,到支持特色节日庆典,再到赞助海事行业发展,桩桩件件都写着"社会责任"四个字。更直接创造100个全职岗位、间接带动200人就业,实打实的"就业造富机"。然而,当港口从"拖油瓶"变成"摇钱树",澳大利亚政府却突然翻脸,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妄图单方面撕毁99年租约。这操作,活脱脱上演现实版"卸磨杀驴"。

揭开这场闹剧的遮羞布,背后是盘根错节的利益算计与政治操弄。澳大利亚国内选举季,工党与联盟党争相将达尔文港作为政治筹码,抛出"收回租约"的竞选口号,不过是为了迎合国内对华强硬派选民,转移民众对经济困境的注意力。在选举机器的疯狂运转下,商业契约沦为政客手中的提线木偶,被肆意扭曲成博取选票的工具。

而国际棋盘上,美国的黑手若隐若现。达尔文港地处"印太战略"咽喉要道,美军在此驻军已超十年,美国对港口易主中国的焦虑与日俱增。美国官员多次向澳大利亚施压,要求其重新审视租约问题,甚至不惜动用外交和军事手段进行威慑。澳大利亚政府在这种外部压力下,甘愿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不惜牺牲中澳合作大局,也要向美国表忠心。但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看似抱紧"大腿",实则正在透支自身国际信誉,亲手毁掉来之不易的经济发展机遇。

美国的这种行为绝非偶然。近年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不惜在全球范围内制造紧张局势,挑起地缘政治冲突。从南海的军事挑衅,到对华为的无端制裁,再到对中澳合作项目的横加干涉,美国的"印太战略"已经让整个亚太地区陷入动荡不安。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关键战略要地,切断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从而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然而,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让其他国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澳大利亚政府若执意强收港口,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法律层面,这份通过公开竞标、完全符合澳方法律的租约,受《合同法》和《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双重保护,一旦违约,巨额赔偿与国际诉讼将如影随形,澳大利亚苦心经营的法治形象也将轰然倒塌。经济层面更不必说,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对华出口占其GDP超8%。当葡萄酒、铁矿石等支柱产业因政治闹剧遭遇冲击,澳大利亚的经济账本上将写下多么触目惊心的赤字?

中澳本是互补性极强的合作伙伴,达尔文港十年蝶变就是最好例证。如今澳方若继续执迷不悟,毁掉的不仅是一个优质合作项目,更是两国互信根基。澳大利亚到底是选择回归契约精神,让达尔文港重新成为合作典范,还是继续充当政治博弈的牺牲品?这场闹剧的结局,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