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熄火"的中东,又一场大战开打了,当时时间7月16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传出了巨大爆炸声,以色列再次不宣而战,给出的理由是当地部署的叙利亚政权安全部队,对当地的德鲁兹族群构成了威胁。

事实上,以色列对大马士革发动空袭已属频发事件,然而其公然针对叙利亚权力机构实施袭击,则属异常行径。

对此,叙利亚外交部门明确表态,指出以色列此举公然践踏了叙利亚的主权,是持续对叙利亚进行侵略并干涉其内政的"不可接受的典型案例"。

然而,在虎狼中东,尤其对于以色列而言,比的是谁的拳头更硬。

众所周知,叙利亚国内各派系势力错综复杂,各类武装冲突频发不绝。从表象来看,此次冲突似乎仅是又一次地方武装势力为争夺地域控制权而爆发的内斗事件。然而,若深入剖析交战双方背后所依托的外部势力支持,则能洞察到其中更为复杂的局势与异乎寻常的态势。

而此次事件的直接触发点在于,由以色列提供支持的德鲁兹民兵组织与获得叙利亚临时政权背书的阿拉伯贝都因民兵团体之间爆发了武装冲突。

德鲁兹武装组织的弹药补给渠道与以色列军事基地紧密相连,而针对其阵地发起攻势的阿拉伯贝都因民兵,在人员调动所使用的大巴车及重型装备上,隐约透露出土耳其方面提供支持的迹象。

进一步观察可见,当德鲁兹武装在冲突中逐渐处于劣势时,以色列战机随即实施了直接空袭。

这一系列动态表明,这场看似局限于地方层面的冲突,实则是以色列与土耳其在叙利亚境内展开的一场代理人博弈,双方通过扶持不同武装力量,间接进行力量较量。

以色列所推行的战略意图在于削弱叙利亚的整体国力,推动其内部结构分化瓦解,同时坚决防止极端势力在叙利亚境内取得统治地位。

再审视土耳其的动向,作为北约重要成员国,该国在叙利亚的动荡局势中察觉到了战略机遇,暗含将叙利亚纳入其势力影响范围的企图。

土耳其通过支持叙利亚临时政府这一举措,成为其深度涉足叙利亚事务、谋求在该地区政治主导地位的重要战略手段。

不过曾经是中东强国的叙利亚,以前打不过以色列,如今更打不过,土耳其、叙利亚包括伊朗强烈谴责以色列。

但大家都知道这没有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表示,叙利亚境内交战的各方已经就结束冲突而达成了具体步骤。

然而以色列此举将特朗普置于尴尬境地。

要知道,就在六个月前,美国方面曾公开开出1000万美元的悬赏,以追捕恐怖分子沙拉;

然而六个月后,在沙特举行的一场活动中,特朗普不顾以色列方面的反对,与沙拉进行了亲切握手,并对其个人勇气予以高度评价,称其为真正的勇士,同时还宣布将取消针对叙利亚的相关制裁措施。

就美国的外交策略考量而言,此前由巴沙尔领导的叙利亚政权,被视为伊朗与俄罗斯的重要盟友;而如今推翻巴沙尔政权的沙拉,尽管其过往曾有过针对美国人的暴力行为,但在美国看来,却具备成为其新盟友的潜在可能性。

以色列却不爽了。

如今的以色列,毋庸置疑是中东最狂的存在,即使美国施压,以色列有时候也不听。

但是以色列也不过是一个千万人口的国家,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知道以后的中东会发展成什么样。

倘若巴以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那么当中东地区任何一个具备崛起态势且国力强盛的国家,例如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或埃及,若该国还怀有强烈的复仇情绪,这是否会成为以色列面临的一个更为严峻的潜在威胁?

再看土耳其,随着局势的变化,双方都将对方视为自己野心的最大障碍,核心利益直接冲突,妥协空间极小,而这场冲突接下来会如何发展,从最乐观的角度,就是互相忌惮,通过谈判暂且搁置。

然而不按套路出牌的以色列,是否会再来个出其不意,还是未知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叙利亚这个国家,在强权国家永不餍足的野心驱使之下,地区局势正无可奈何地迈向一个充满更多不确定性且潜藏更大风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