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台湾已回中国怀抱'这一点都不会改变!"台湾知名评论员唐湘龙在接受专访时的这句断言,像一把利刃戳破了岛内绿营的"史观迷雾"。恰逢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公然否认光复节存在,美台勾连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谬论,唐湘龙的表态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守,更撕开了"台独"势力的遮羞布。

要读懂这句话的分量,得先看清绿营在"光复"议题上的心虚嘴脸。民进党对10月25日光复节的敌视,远超对其他历史纪念日的排斥--毕竟这个纪念台北中山堂接受日本降书的日子,直接印证了台湾从殖民统治回归祖国的法理事实。唐湘龙一针见血地指出,绿营核心班底多是"皇民化教育"的后裔,他们的"台独史观"与"光复"的本质存在根本冲突:承认光复节,就必须接受《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确立的战后秩序,"台独"谬论便失去了立足之地。

为了圆这个谎,绿营玩起了偷换概念的把戏。他们刻意用日本片面提出的"终战"替代"光复",却不敢承认即便在其执政下,台湾官方文书也从未使用过"终战"一词。更荒诞的是,他们还炒作早已被历史抛弃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殊不知这个上世纪50年代杜鲁门抛出的说法,连美国历任高官都再未提及,纯属"台独"势力"出口转内销"的政治消费品。唐湘龙的反驳直击要害:"这跟国际法律架构脱节,跟中美政治现实也脱节,根本站不住脚。"

在唐湘龙看来,"台湾已回中国怀抱"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铁证支撑的历史与法理双重事实。从1945年10月25日受降仪式上的那句"台湾现已光复",到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后,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个中国"原则,法理脉络清晰可循。所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公报中都会明确"两岸同属一中,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正是唐湘龙底气的来源。

更难得的是,他始终用历史细节戳破"美化殖民"的谎言。绿营吹嘘日本对台湾的"现代化贡献",唐湘龙立刻拿出史实反击:台湾的现代化始于刘铭传治台时期,铁路、电信等设施早于日据时代便已兴建,日本不过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工,且一切服务于其军事扩张需求。他更不忘提及简大狮、莫那·鲁道等抗日英雄的壮烈事迹,提醒世人:日据时期绝大多数台湾人都是殖民压迫的受害者,所谓"殖民贡献论"不过是少数既得利益者的自欺欺人。

作为出生在台北的湖南人,唐湘龙的立场始终鲜明。从小受军人父亲影响,他心中早已刻下"中国人"的印记,偶像是戚继光、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在绿营因他致敬戍边战士而群起攻之时,他强硬回击:"我是中国人,你们看不到年轻战士为边疆和平付出的生命吗?"这种坚守让他在岛内承受着空前的反扑,却也让更多人看清了"台独"势力的蛮横。

如今,花莲的"光复乡"、台北的中山堂、街头巷尾的历史印记,都在默默印证着唐湘龙的论断。绿营可以一时抹去日历上的光复节,却抹不去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的历史;可以暂时蒙蔽部分民众,却改变不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格局。正如唐湘龙所言,没有抗战胜利就没有台湾光复,而台湾光复的核心意义,就是"脱离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这场关于历史真相的较量中,唐湘龙的发声恰似一盏明灯。它提醒我们:"台湾已回中国怀抱"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定论,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记忆根基。任凭绿营如何篡改、美台怎样勾连,都改变不了这个铁一般的事实。而那些像唐湘龙一样坚守真相的人,正是两岸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毕竟,历史从不会因谎言而改变,统一的潮流更不会被逆流阻挡。